今天是个年青的日子,应该有很多激情,但鉴于文章被封的可能性,就不去论述这个节日的意义了。
其实,对爱思考的人而言,意义始终在心里,在呼吸吐纳之间。
青年,是走向外的,老年,是该走向里的,那么多励志的文章都在提醒大家:前半生要拿得起,后半生要放得下,对这些我没有什么感觉,只是觉得要做自己想做且能做好的事情,过自己想要且能过好的生活。
我现在算之间的中年吧,必须在走出去和走回来之间做一些平衡和准备。
翻了翻自己历年来过节的行迹,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家过节的时间越来越多。过去一般大小节日,我们都会驱车前往周边旅游,几乎每次都是这样,朋友们都称我们是驴友之家。但这两年随着外出的人流过多,交通拥挤,其实可能还是因为别的一些原因,我们开始待在家里过节了。
安居于湖边,清净雅致,前后的两个小园,加起来20平吧,却把我们的心都拴在了这里。我们开始凿土,施肥,规划。三年下来,我们的小园子里有两棵樱桃树(只长叶,也开了花,却拒绝结果),一棵葡萄,8棵长藤月季,有了二十几盆不知名的小花,每年开春固定地种了一些黄瓜,番茄,辣椒,豆角,还有三棵只开了一次花的牡丹。前院放两个用旧的废轮胎,也种的牵牛花。一有点时间大家都往园子里跑,拔草,施肥,美化,现在看来真的有点儿样子。随着各种花儿的增加,蝴蝶也来了,蚯蚓也来帮忙,神奇的是,我的西红柿红一个,小鸟就把它吃掉一个,我又有一个额外的兼职工作,看着鸟。其实防备鸟吃俺的红番茄是假,观赏他们是真,在冬春交季的时候,我会每天在前院的墙头上撒一些面包渣,总是有两只麻雀每天来进餐,而且我发现还挺挑食,不喜欢吃小黄米,就喜欢吃面包渣。
一天傍晚,我们发现了一只松鼠在我们的葡萄架上,而且连续发现了几天,于是我们找了一个竹编的小筐里面放上坚果,希望他能在我们家的小园子里安家,后来确实来了几次,我们也拍了下来,可是随后还是想闯荡天下,不愿意这么年轻就宅起来。
临近湖边,烦恼也会随之而生,天一热蚊子很多很多。
前院本来栽了一溜的竹子,我们秉持“不可居无竹”之念种了一排,然而它生长的速度太快太惊人,已经开始遮挡了我们及邻居家的阳光,没有办法,于是我先生准备把它拔掉,可是我们真的没有想到把竹子连根拔起是多么的困难。现在看似拔光了,我们也种上了新的芍药,可是只要一场雨,立刻冒出嫩嫩的竹尖,让我们感到无可奈何。
母亲在这里的时候,对这片竹子很看重,总是想要尝尝那嫩竹能不能吃,我翻了资料告诉她,这种黄金竹是不能食用的。最近母亲回老家了,但是关于能不能拔掉这些竹子,我们反复打了很多次长途电话,在微信里反复磋商,看来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牵挂着大家。母亲总是怕我把那不开花的牡丹拔掉,一打电话就提醒我,那叶子长得多好呀,我说放心我会让他们疯长着的。
昨天在一个朋友的启发下,我又准备在我们穿过想扔掉的球鞋里种雏菊了,这样的一个又一个新鲜可爱的想法,我们被拴在了家里,在这方寸之间还挺忙活,那家庭之外的青山绿水,就交给别人去玩了。
小园幽径中,一杯清茶,即使捧一本《曾国藩家书》都不显得沉重。
一面之交或相谈甚欢的人,往往匆匆而过,留下的就那么两三个知己,偶尔来到家里,也是直奔我的小园子。
无论因为什么,我更爱宅在家里了,一家都觉得小日子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