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3
最近别人给我推荐了一本书,我和家人一起看完了。他的名字叫《大败局》作者是吴晓波,他其实是一个财经记者,具体履历百度上都有。这本书名字不讨喜,但是却创下了6年重印28次的记录。这里面的企业从蓬勃发展到灰飞烟灭的过程非常绚烂,我们更想探究的可能和吴晓波一样,为什么它们成不了百年老店?
原因一定是多种多样的,归根到底我觉得离不开两条:资金和人。带着疑问,我开始听吴伯凡的商业评论。导论听了3遍,让我认识了克里斯坦森。吴老师高度概括克里斯坦森对公司的看法:公司=资源+流程+价值观。
听到这个结论,着实把我吓了一大跳,这是一个怎样的x光把公司赤裸的放在我们面前。印象最深的是,资源不变思维方式不变,公司也很难改变。想起那天听邵恒头条讲福克斯重新做了一档20年前的类似我国《法治进行时》的节目,但反响平平。我突然就想到这不跟克里斯坦森说的,资源不变,思维方式很难改变是一个道理么?福克斯这档节目之所以能做是因为他们和司法部门关系非常好,现在也是。资源没有改变,那么做节目的底层逻辑也没变,还是警察是正义化身,可惜现在的观众不吃这套了。资源影响思维方式,不仅仅是公司企业,对国家来说也是如此。把古代各王朝成立比喻为初创公司是《历史是一群喵》的神来之笔。获取资源途径和资源分配方式不变,导致思维逻辑不变,结果我们可想而知。邵恒头条讲拜登修公共交通,我觉得就是创造资源。
回到这波看似结束了的疫情。首先要问一个问题:疫情结束了,一个没有倒下的公司就能回到从前么? 我觉得如果还保持疫情前的思维方式肯定不能,因为经过疫情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一定是有所改变的,如果不去顺应已经改变了的顾客,那就只能重复大败局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