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妈是一个记性特别好的人,她记得家里每一个人的生日,包括兄弟姐妹和所有的孩子们,简直就是群里的生日管家。前几天大舅生日,我妈在群里吆喝,一大家子都冒出来了,我因为加班没有及时赶上趟,不大会儿的功夫竟有三百多条未读消息,我一边听着一边写稿,忍不住笑,从家里的天气到还没吃完的腊肉,从各自的工作到该如何减肥……我想,这就是幸福的模样吧。
即使我们离开了小村庄,离开了儿时玩耍的院子,但是我们的根在那里,情在那里,于千万人中,我们成为了家人,有着与生俱来的血脉亲情,单是这样的缘分,便值得我倾力珍惜一场。
那本来是很普通的一天,但因为是舅舅的生日,所以有了特别的意义。这是我所理解的仪式感,也许只是一句生日祝福,隔着大河大山,但它提醒我,要珍惜。
不得不承认,网络的发展颠覆了我们的生活和认知,我们甚至与素未谋面的陌生人成为了知己,或是仇敌,从前人说,与君相逢恨晚、相看两生厌,如今不必相逢,无须相看,我们对着电脑屏幕就建立了友谊,也能敲着键盘肆无忌惮地去指责一个人,许是太轻易了,情感和情绪都变得随意而廉价。
我不再认真地记得谁的生日,不再看重某一个节日,于某种意义上说是“减负”,但也少了许多乐趣,和一点郑重,不是么?
表弟问舅妈,给大舅做了什么好吃的?舅妈说,蒸了一条鱼,煮了一碗面,碗里还藏了鸡蛋,看,多好的日子呀,它从来都不是形式,而是疲惫生活里的一场相遇,因为有情,它让单薄的日子丰盈起来,就像朱自清在那个月色朦胧的夜晚,听到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渺茫的歌声,难得邂逅,会心一笑,便够了。
我有一个同事,他们夫妻俩从恋爱那会儿开始,每年都要洗一批照片,按照时间顺序珍藏起来,隔一段时间,两个人就翻出来看看,给尘封的记忆擦一擦灰,这个习惯保持了七八年,我问他,有云相册就行啦,干嘛那么麻烦?
他说,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故事,连在一起就是我们所有的过往——走过的路,留下的脚印,我翻开它,就知道我为什么是现在的我,生活为什么是现在的样子。过去就在那,无论走多远,它都在那,但人是健忘的,是薄情的,走着走着,就忘了从哪儿来的,当我一张张地翻开照片儿,翻开的是我的记忆,至于麻烦嘛,生活中那么多麻烦事都不嫌麻烦,为什么要在记录时间这件事情上吝啬呢?
是啊,我好像真的不会从云相册里找我八年前的照片,八年前,有云相册么?我倒是一直有写日记的喜好,不过是断断续续的,从大四开始才真正保持了这个习惯,我的初衷也是——怕有一天照镜子的时候,会因为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变成此时的自己,而感到惶恐和不安。
我喜欢在日记本上写下每一天的日期,有时候还会在结尾处写上名字,就好像是一场告别的仪式,时间在船上,我在岸边,起航了,我们招着手说再见,那般郑重其事。
这于我,是另外一种仪式感,无关情感,只为尊重,尊重时间的流逝,也是尊重自己的生命,时间它唱着歌走了,而我却把曲谱留在了本子里。
如果说生命注定是一场遥远的流浪,那除了留下的情,走过的时间,唯一无法期许的大约就是风吹花落阳光漫天吧,但生活里的小小仪式却让这些无法期许的事情变得自然而然起来。一支滴水的玫瑰、一碗热腾腾的面条,不都是阴雨连绵的日子里的小确幸吗?
“每天都要精心的灌溉,兰花却一天天的垂败,”生活里真的有太多我们无法掌控的部分——不知是何缘由得罪了的领导、迟迟未出现的另一半、不那么善解人意的房东……懊恼、委屈、苦闷,让糟糕来得更猛烈一些吧!只要下班路上,经过的那家花店仍有花香绽放,今晚的牛肉面多加一份牛肉,我便将这糟糕通通抛向脑后,“清风送来了杏花香,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在不复杂的日常,点缀一点仪式,一点认真,一点庄严,我便情不自禁地相信了——美好在路上。
记得是最大的仪式,仪式是最小单位的幸福。
往事不可追,朝花夕拾,多谢这一场记得,让我在奔跑的路上,至少有迹可循。
相逢一场,像风吹散了沙,幸好还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