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担任莲湖区招教评委时,《搭石》一课听了34遍,不由引发我无限感触。作者刘章写了自己家乡一条无名小溪,汛期后,家乡人在小溪里摆上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作者借摆搭石、走搭石来赞扬家乡人们之间美好的的情感,那些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刘章用赤诚描摹了故乡的大音大象,大善大美。
在我的印象中,自己的故乡却是平铺直叙的。没有令我记忆深刻的美好的关于故乡的人和事,有的只是伤痛,只是父亲离世前、离世时、离世后波澜起伏的或深或浅的伤痛。我的头脑中永远萦绕着这样一幅画面,父亲两手背在身后,在家乡的场畔踩着用土填补的一个个土窝,只是为了在农忙来临之前让晒麦子的场地更平整。这是父亲留给我在世上的最后一个背影。再见父亲已是天人两隔。那是家乡燥热的六月,父亲就在那个黑色的六月,永远离开了我。十年后,母亲也在经历了家乡的风雨之后,随父亲而去。家乡留给我的只有离开至亲刻骨铭心的痛苦,搜索记忆竟找不到对她有半点留恋的理由。记得的只是深深的水井和从井里吊水时被绳索勒红的双手,记得的只是被拉着麦捆的架子车勒得皮痛肩疼摔在地上的狼狈,记得的只是寒冬腊月冻得稀烂的十指,记得的只是与邻居为一墙之地相争相怨的无奈,记得的只是母亲为了家事血涌上头病发后的无力回天,记得的只是父亲离世后母亲独自撑家,顶着烈日终日劳作的坚强,记得的只是孤儿寡母在乡里生存的艰难……没有邻里的雪中送炭,没有困顿中乡亲的帮衬。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神经不够敏感,这么多年每忆家乡竟感受不到她人情世故的些许美好。
重读《搭石》,使我再次深入思考与家乡情感的关联。第一个映入脑海的是家乡甜甜的井水。由于当地水位高,大概有30到50米,所以从井里抽上来或用辘轳提上来的水没有任何的杂质,清冽甘甜。夏季里我们洗衣濯足,享受着它带来清凉与便利。时常也会想起夏日里井台水泵边一群洗刷拉水的男女老少,而这人群中会有我们的村长,他佝偻的身子,沧桑的面庞,让我至今犹记的他的影像。虽然几年前我回家乡时,他已不在人世,但他却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全然可以代表我对家乡最美的印象。由于父亲在外工作,包括邃然离世后,他都一直在帮我家做些农活,但我记得最清楚的却是夏季晚上村人一起在空地上乘凉时,他讲的那些西游记里的故事,那些八卦炉里的仙丹、那些妖魔鬼怪、那些神仙道士,那个被推进井里死了好多年又被背上来的重生的国王……最初的关于神话,关于异想天开的启蒙与无穷的想象都从此发端。正是因为这种开辟鸿蒙,我便对电视节目充满了热切的兴趣与渴望,当时全村里只有村部一台电视,每晚我便悄悄的溜出家门,早早的在村长门前的街道上占好位置,在这里我看了《霍元甲》《陈真》《霍东阁》《万水千山总是情》《敌营18年》《射雕英雄传》……最初的关于正义、爱国、良善、无私、纯情,便在这一部部剧情中渲染浸润,童年的记忆,便是家乡的记忆,童年的记忆,又怎能在心灵深处磨灭,家乡的记忆,怎两个"痛"和“甜”字了得!
失去亲人的苦痛,让我把浸满泪水的身体贴着家乡冰冷的土地,关于人性的开蒙,关于水土的养育,我又怎敢忘记家乡这片温热的土地。给我一片繁星,给我些许的乡愁,鲁迅有闰土,季羡林有明月,贾平凹有秦腔,而我有的便是这复杂纠缠的情感与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