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还在楼下,就听到欢儿“哼哼唧唧”的哭声,立刻火冒三丈,跑上五楼,打开门就对欢儿一顿臭骂:“有本事你再哭一句试试?跟你讲过多少次,你要得到什么东西,不能以哭作为一种手段来要挟父母,你越哭我们就越反感,越反感你想要得的东西就越得不到。妈妈在那里做饭,你在旁边哭,妈妈能有好心情做好这顿饭吗?最正确的方法是,去帮妈妈做事,做事的时候他妈妈高兴,妈妈高兴了,你要什么她都会给你。”
欢儿怔在那里,我都被自己的吼声吓到了。原来是宁儿放学回家时捡了一只电子手表,欢儿想要,又怕妈妈不给,就死皮赖脸跑到妈妈面前大声哭起来。
晚上改作业的时候,欢儿恢复了常态。我更加认定欢儿的哭并不是真的难受,她只是想得到某样东西的一种手段。
上次在抖音里刷到李玫瑾的一条育儿之道:“当孩子要得到一样东西,在父母面前哭或打滚的时候,我们绝对不能妥协,我们可以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他,陪着他,一言不发,也不生气。因为孩子在哭或打滚的时候,其实他也在观察和考验你作为父母的态度,一次失去原则,孩子便会次次得寸进尺。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告诉她,孩子你哭吧,你一直到哭够为止,但家规依然是家规,原则依然是原则,不可撼动。”
欢儿以哭这个手段耍了很多次了,很多次在她妈妈面前得逞,所以昨晚又故伎重演。作为父亲,我一定会坚持以李玫瑾的这种方式教育欢儿,告诉欢儿,要得到某一样东西,一定要先取悦某一个人,要学会沟通,哭是最无用和最烂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