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时间管理盛行的当下,连去趟书店,刚进门摆着的的畅销书里,都能看到大半有时间管理的影子。
近半年,我也因为做时间管理在同龄人之间有所收获,而被人赞许。
但在一次接一次的分享和交流中,我却发现,大部分“擅长”时间管理的人,常常陷入焦虑之中。
为什么一天拆成48个小时还是不够用?为什么别人周六周日要休息,而我还要工作?
尤其是身兼两份职业的人感觉最明显。
后来大多数人都把这种忙碌到根本停不下来的状态,称之为“因为我很成功,我争取了很多资源,所以我比别人忙。”
言下之意,没有我忙的,要么就是没有我努力,要么就是比我有钱,无需争取。
有个大二的男生,也是一位自媒体作者,平时课业之外,他保持着一周五天的更新,小有名气,还要参加一些线上线下分享。
导致每次我们找他一起出去玩儿或者头脑风暴,他都没空。身边的朋友比较担心他,因为明显能感到他的身体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整个人都没有原来那么阳光了。
最开始大家都劝他,说,“不要那么拼,让自己休息一下。”
直到有一天,他朋友圈转了一篇自己的文章,大名直指身边的朋友,说什么但凡让你休息的人都是害你,都是怕你超过他们比他们过得好。
当时我真的想一碗鸡汤甩他脸上让他醒醒。
2.
OK,事情先按下不表,重点是这个男生真的非常擅长于做时间管理,非常聪明。
可他却陷入了一个循环当中,这个循环我曾经也掉进去过。就在我拼命更新的那几个月。
当我们自以为擅长时间管理的时候,我们知道我们自己是高效的。
别人六个小时的事情,我们四个小时就可以完成,还能剩下两个小时。
那么这两个小时,用来干什么呢?
当然不能浪费啊,要不然让我再接点工作来填满。不然我学习时间管理的意义在哪里?
于是就接了新的工作,把时间缝隙填满。
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任务一个接一个,想抽身的走不开的时候,才会感到压抑,但那个时候已经身不由己了。
有一段时间的确为了写稿子非常疯狂,除了自己的还有其他平台约稿,还帮朋友审公众号,整个人长时间一天只睡四小时。
连健身都被迫停了下来,坐着吃午饭都能睡五分钟。
好在这件事情并没有持续太久,幸运地得到了前辈的点醒。
我欣赏的作者三公子在文章里算过一笔账:
“一份工作年薪50万,每日工作12小时,全年工作360天,这份工作的时薪是115元。
一份工作年薪20万,每日工作6小时,全年工作240天,这份工作的时薪是138元。”
如果这两份工作二选一,你会选哪个?
3.
我就曾经因为一时头脑发热,想短期内实现“我是如何通过写作月入10万”这样的梦想。后来虽然确通过写作实现了“我是如何通过写作月入过万”,但真的忙到快把自己的命赔上了。
当然说到赔命还没有那么夸张,但连续不断地工作和邀约,不仅仅透支了我的健康,还透支了我未来的可能性。
我把那些好不容易通过时间管理挤出来的时间,浪费在无效的写作上。由于长期输出缺少新的知识输入的脑袋,写出来的文章深度不够,思考性不强,不过只是某个观点的复述而已。
我完全可以把这些时间抽一部分出来,用在学习上,让自己汲取一些新的知识。以作为我不断写作的动力和来源。
而对于自媒体人来讲,读者是在成长的,他们清晰地知道作者是否成长,是否还值得被他们学习和推荐。一旦读者认为这个作者不过如此,那么他们就会离开去选择新的学习目标。
互联网时代,离开的代价不过是在手机屏幕轻触取关而已。
作为一个20岁出头的写作者,放弃了身体健康,放弃了生活质量,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就为了拼一个阅读数据,为了公众号右下角那个不痛不痒的数字。
这种没有成长型性的作者,能走多久?
所以,关于学习、工作和生活,我们需要找到那个平衡点,并且把握好它。
时间管理带给我们的,是比别人更高的效率,比别人更多的空余时间,那么把这些时间拿来做什么至关重要。
4.
身边的前辈和我说,赚钱这件事情,千万不要急。普通人没有几个在20岁出头就家财万贯的,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是扎克伯格。
但大多数人还是能在30多岁的时候,买下自己的房子和车子。
生命的质量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厚度,而这些厚度,是由你生活的质量,思考的深度,学习的广度来决定的。
有效地工作是效率,无用的休息也有效率。
想起费里斯“每天工作四小时”的理论,原来觉得很扯,现在却觉得很有禅意。
四小时之外,锻炼,阅读,和朋友一起聚餐吃饭,都是一种投资,而其间功利心和热爱的平衡,又是一门大的学问。
一个真正的时间管理者,不是成为时间的掌控者,也不是被时间点束缚,成为时间管理的奴仆。
工作要快,但生活要慢。
用功利主义去工作,而用享乐主义来生活。把工作和生活平衡好,才能培养出生活的生机。
而这,才是时间管理真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