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前冬后,不敢走路。乡中俗话如是说。明日过冬。
前几天媳妇便将红绺绺扯下好几条,大人小孩每人拴上一条,大门及家门口也拴着,家家户户都是门口红英英的。更有年轻人扯上一尺长的拴在裤腰带上,走起路来随风一飘一摆的,更显朝气飒爽。老年人却低首叹道,浪费啊浪费。
冬前三日上坟的规矩每年沿习着,今早上我早早收拾起了贡品,核桃瓜子花生一小瓶白酒,糖果香烟两小袋茶叶,大红枣馒头打火机,还带个包将这些装起来。出去大门口的超市又买24元的东西,芝麻饼面包樱桃与梨罐头,香蕉桔子葡萄苹果,各色水果都捡了点。打个出租车也没问价便出发,走到村口又买了20元的东西,冥币冬季男女棉服,五色纸香便回了村。
一进村口,刚今年修好的气派门楼便入眼帘,我出资一千元,村里的事但凡告诉我的,竭尽全力支持。三转二转便到了我家的圩前。
未到近前,便见满坟头红花艳艳,香纸飘飘,我知这是远在外地的二哥来过了,这一片心意三界都领了。我了便铺设祭拜,好一阵心痛,父母离开我已近二十多年了,阴阳两隔,难诉相思。
记得大哥曾有一句诗是母亲去逝后写的凄风九转孤坟头。我至今也写不出如此之句,愧疚难当。冬节至,送寒衣,父母九泉也知暖。只能行如此之文,来祭拜吧。
坟头旁的树甚是奇异。共四枝干,前两紧挨且粗壮,我的俩哥均在外地城市。旁逸斜出一枝如我守在本地孤苦伶仃,后又出一粗壮之枝,如我的儿子也在京津之地。天意。
烧纸上香等灰冷,静心低首待亲询。
隔一段时间了,出租司机有点等不上了。便下去坐车回城,到单位去。十里多路,要六十元给五十,不打表的。
到单位洗洗涮涮,忙了一会,坐下静静地想起前二十年的过冬。冬至的凌晨一个女孩死在路上,政委带我们出警一直调查到晚上,村里向起了冬火红彤彤的,调查完已是近凌晨了。回单位住,不回家的,但辖区所长回家了。第二天我们在单位审查,所长与另二个同志去调查,中午时分出交通事故,所长在县医院急诊室,急忙下去帮忙抢救,下午三时换班,吃饭中,来一个小同志哭腔哭调的说人没了。
再后来追认烈士,再后来他的女儿也来到我们单位。每每见到她,孩子的一声叔叔,便叫得我们心如刀割,那首怀念战友,多么多么的贴近我们过来人的心啊。
每至过冬,想我的亲人,想我的战友,想一切可追忆之人,你们还好吧。
笃笃笃,门外想起了敲门声。我们年轻的小战友请教文书制作,一番忙乎已到中午十二点,我说单位灶上吃饭去,下午再办。他说中午我请你吃饭,饭后接着再干。好吧。饭又吃在外边了,又节省了我午休时间。一直忙到下午六时许,我说我必须回了,这是原则。回家,家中只我一人,把今天之事写下来,也是一段幸福时光。
人生易老天难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