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绝大多数会选择到新一线、二线城市发展。好不容易通过高考念完了4年的本科离开了自己家乡的小县城,来到大城市打拼,目的肯定是希望在这扎根下来。但是,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混出来的是少数,打道回府的是大多数。五年的青春年华一晃而过、导致自己的职业规划停滞不前,高不成低不就。
下面小编从衣食住行学等几个方面展开:
一、行业
慎重选择第一份工作,第一份工作从事的行业,大概率是你未来8到10年所在的行业。很多毕业生在大学浑浑噩噩了四年,临近毕业学分答辩勉强合格。看到周遭的同学都拿到了offer,自己还像大海里的漂流瓶,起起伏伏,于是便草草签了三方。如果是理工科的话,尽可能选择自己本专业的行业从事,大学里学到的一些基础知识可以用上,也没白费了4年的学习。说实话,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本科或者大专的学历只是你找工作的敲门砖,工作上用到的知识少之又少。都是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如果大学的专业没有选择好,自己实在不喜欢,或者已经属于夕阳行业,在重新挑选行业的时候就更加重要,从一个行业从零开始容易,但是三年里,在三个行业三次的从零开始,那么你浪费的时间比同龄人差太多了。
二、租房
很多毕业生对社会对职场的认知还沉浸在国产的电视剧里,幻想有个“白骨精”的职场安迪大姐姐为邻,在工作生活中指导帮助自己。然而事实是,刚毕业如果单位没有安排宿舍,自己需要租房的话,很多女生为有个好的环境都会租在环境较好的小区,高额的房租可能就占了月收入的一半了,再接下去的几年工资月月光。亦或者为了追求好的住房条件,要么就住在偏远的新小区,增加了通勤时间,每天疲于在上下班奔波。
这里小编提两点建议:
一)考虑通勤时间。毕业生朋友最好选择租在离自己上下班近的老旧小区里,虽然条件一般,但是只要自己花点时间打扫干净,在小红书或者好好住上花点小钱自己适当的装饰下,就是很温馨的小窝了。
二)拥有自己的一个独立房间。已经出来工作了,不要为了省钱和同学同住一个房间,同一个床。彼此之间要有自己独立的生活,这样不会受同学生活习惯的影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休息。
三、通勤
在外出活动的时候,尽可能的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公交地铁还有共享自行车。大城市的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其便利的交通网和交通设置是其一大特征。往往公共出行的费用比小县城还低。1元或者2元可以坐上30公里。想想就划算的不行。
四、业余时间
对于业余时间的聚餐,我们要控制好频率,拒绝一些无用的社交。
同事之间推脱不了的聚会,应该注意酒桌上的礼仪,控制好自己的酒量和酒品。
同学之间的联系往来,相信我,在毕业的前两年,在周边城市的同学还会打个动车很勤的走动,日常小聚。2年过后,大家在新的环境建立的自己的圈子,走动也会渐渐少了。5年后,大家都在谈婚论嫁了,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更多的则是云联系。
除非你是健身爱好者,否则不要办健身卡。一年下来,你会发现你去的次数屈指可数,单价高的惊人。还要承担健身房随时跑路的风险。要锻炼的话,可以选择在公园零成本跑步。
五、利用公共资源
周末的时间抽出一个早上睡个小小的懒觉,就要开始学习了。这里建议大家到图书馆里学习,大城市的图书馆公共服务都很好。在那有学习氛围,而且是零成本的学习,不要用宿舍的水电空调、还有免费的饮用水。还能遇到一些需要考资格证书、考公的小伙伴,大家在积极的氛围中相互促进进步。
还有一点,一般的公司对于加班就算没有加班费,也是有餐补。作为新人,你可以适当的加班,让领导看到你的努力,一方面自己对于工作可以更快的上手,另一方面,有了餐补把晚饭也给解决了。
六、摆好心态,找准机会
既然选择出来打拼,就要摆正好心态,在任何一个行业做3年才算是入门,千万别想着一蹴而起,我们的职业生涯长达30-35年,3年的时间真的太短太短了。
一旦工作收入稳定,利用你能利用的资源,上车买房。有了一个小家,才是你在这个城市的避风港,也是努力奋斗的动力。对于房贷,不要有太大压力,做到上面几点,你的收入会慢慢提高的,但是收入的提高往往赶不上房贷,所以,尽可能的早上车。
最后,希望请大家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