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人的形象,便能挑起地域黑;
一条恶犬伤人,便能挑起对整个狗类的憎恨;
一个杀妻狂魔,便能挑起对所有男性的审判;
一个拜金女人,便能挑起对所有女性的蔑视。
为何类似的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事件屡见不鲜?我认为主要是人们的偏见以及群体极化。
关于偏见,《哪吒》申公豹说:“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座大山,同时也被一座座来自他人心中的大山压得喘不过气。
而群体极化是一个心理名词,它由群体偏见催生。它是指当相似的个体形成群体,整体的观点和态度,都会滑向更极端的方向。而意见相似的人彼此交流,很可能催生群体极化。
如果一群人并没有达成一致,有着不同的立场,经过充分的讨论、沟通后,结果往往是每个人会更倾向于从双面考虑自己的观点,整体会呈现出更中立、更温和的趋势——这被称为“去极化”。
但是似乎我们很难看到“去极化”的出现,相反,我们常常看到的是群体极化。那些一系列偏激的言论以及不理智的行为无疑会成为让偏见根深蒂固的催化剂并进一步催生群体极化,让置身事内的人一步步走向极端。
偏执的人总是习惯于把所有同情给予受害者,而肆无忌惮地把所有憎恨抛洒给施害者的整个同类。他们到底是为了伸张正义,还是为了博取眼球?这不得而知。
就事论事真就那么难吗?或许正如这句话所说:读万卷书,才能走出时代性的偏见;行万里路,才能走出地域性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