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双休日儿子都会得到我的特许玩两回电脑游戏,偶尔在我跟同事嘻嘻哈哈地搓几把麻将的时候,我也会让儿子拿着我的手机在一旁玩会游戏寻点开心。不过我规定儿子每回玩游戏的时间不能超过四十分钟,儿子也基本能遵守这个时间规定。
而我之所以会让儿子偶尔地玩玩电脑手机游戏,是因为我觉得在这个电子产品充斥在社会角角落落的互联网时代里,我不能也无法完全让他与那些东西隔绝,更何况有些时候,他们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还非得倚赖手机电脑才能完成。而且,我也觉得小孩子适当地玩玩电脑手机游戏可以活跃他们的思维,训练他们的专注力,激起他们的求胜心理。
儿子虽然才八岁多,但玩网络游戏的浓厚兴趣却是一点都不亚于我们补习班那些十几岁的初中熊孩子。如果发儿子一个手机任由他支配,估计他也会玩得昏天黑地,连祖宗十八代都可以不要的。
来我们补习班写作业或是上课的孩子中十个占了九个有手机,而手机于他们的意义就是百度各门功课的习题答案,照抄学校布置的作文,当然手机于他们的最大意义还是挤出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玩“英雄联盟”,“王者荣耀”之类的游戏了。
那些孩子写作业时玩游戏,上课玩游戏,上厕所玩游戏,吃饭玩游戏,回家路上玩,半夜窝在床上玩游戏,他们几乎把本该用来学习的时间全部砸在了玩手机游戏上。作文动不了笔,单词不会读更不用说听写默写,数学基础题型都不会解,每回考试各科成绩大多都是三四十分,末了怨怪学校老师不会教,补习班老师太差劲。
而其实大多数孩子一团糟的学习成绩都是源于他们无法自控的手机游戏瘾。在他们的世界里,玩游戏似乎成了他们唯一的追求与快乐。那些孩子在玩游戏时,头脑异常活跃,手指无比灵动,但只要放下手机拿起书本立马眼神呆滞哈欠连天。
孩子们常常津津乐道于自己四五十分的考试成绩而毫无羞愧之色。他们没有学习目标,没有远大的人生理想,不在意能不能考上高中或是大学,他们只是被父母逼着上学,在自己青春的年纪里毫无意义地抹杀着一去不复返的光阴。
有时我和其他老师也会劝那些孩子的父母至少在周一到周五没收他们的手机,但为人父母者总是说孩子非要带手机去学校,否则就吵着闹着发脾气不去上学不写作业,一句话,父母们也拿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没辙。
看着那些沉溺于手机游戏无法自拔的孩子我是真的感觉束手无策。他们在本该认真学习为自己未来的人生打下坚实基础的成长阶段迷失在了打打杀杀刀光剑影的游戏中,而手机游戏带给孩子的是什么呢?
游戏的刺激让孩子更加讨厌相对来说枯燥乏味的课程学习。学习知识需要一个系统化的接受过程,预习,听课,练题,复习,而要完成这样的一个过程,孩子需要忍受学习的单调,枯燥与无趣,需要费尽脑细胞冥思苦想去解题背单词。一个将玩游戏视作自己活着的唯一快乐的孩子怎么能静下心思专注于自己的课业学习呢。
偶尔地,我会习惯性地翻开一些孩子的书本,而我看到的往往是除了空白还是空白,我要幸运的话,也还是能看到某些学生画在书上的一把长剑,或是一只王八什么的。面对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那些孩子会抄袭别人的答案,或者干脆拿出手机问询“作业帮”,“作业快对”。当然他们的问询其实也就是拿起答案鬼画符地一把瞎抄。
孩子对学习的懈怠换来的自然是他们稳居班上中下甚至是倒数的名次。好些孩子读了初中三年学到的除了会玩手机游戏,会讲几句粗痞话,加上放肆的任性妄为,似乎不再有其它。拿我教的英语来说,有好些读到初三的孩子竟然连“like,love,thank”这样的单词都不会读写。他们不会认读音标,不会拼读单词,不会语法,学了整整三年的英语到头来还是一枚彻头彻尾的英语无产者。
人常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那些沉溺于手机游戏的孩子收获的却是中考后他们父母东奔西走求爷爷告奶奶帮他们找就读学校的艰难,叹息甚至是泪水。我曾许多次看到孩子的家长低三下四地在我们校长面前说尽好话请求她帮忙弄进某个其实也就那样的私立高中,为孩子呕心沥血的家长就差没给我们校长下跪。
我不知道我儿子的未来会怎样,他是否也会让我在四十度的酷暑中感觉到冰点般的寒凉,但我很确信一点,那就是我绝对不能完全放手任他野蛮生长,任他沉迷在网络游戏的泥沼中越陷越深荒废自己的学业,最终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所以,我总是罗里吧嗦一遍又一遍地嘱咐着儿子,让他听妈妈的话。
“小屁坨,我们偶尔可以玩玩手机电脑游戏呢,但不能成天惦记着玩游戏喔。”
“小屁坨,妈妈准许你玩四十分钟游戏,你自己看好开始,结束时间。”
“小屁坨,你不能长时间地玩游戏喔,那样会让你变成近视眼呢。”
“小屁坨,不能玩游戏上瘾呢,那样会耽误你的学习,让你变成一个成绩很烂的没用的小孩呢。”
“小屁坨,要自己写作业,不能依赖手机呢。”
“小屁坨,你别给我偷偷躲在房里玩游戏喔,我会跑回来检查的呢。”这是我今天上午在电话中告诫儿子的话。
“妈妈,我根本就没玩游戏呢。不过我想在吃午饭后玩一会,可以吗?”
我应允了,但我加上了一句老生常谈的话:“小屁坨,不能超过四十分钟诺。”
“小屁坨,可不能让你的人生败给了网络游戏喔。”
我希望儿子能明白我说的最后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