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见到我家宝宝的人,都惊讶道“这孩子让别人玩她玩具!”,“这孩子不怕生啊!”,“这孩子合群。”。长辈偶尔帮带孩子,说“从没见过这么听话的孩子,整天笑眯眯的。”
很多人都把这归结于:孩子天生性格好。有的说,“这孩子性格随谁呢?”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上面有段话,解答了这困惑:
多年以来人们一直有一种错误的观念,即孩子的大脑完全由父母双方的基因遗传决定。但神经学家发现孩子出生后最初几天、最初几个月和最初几年的经历体验,都对大脑发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婴儿大脑每秒有700多次神经互联或突触形成,神经学家非常关注孩子出生到三岁这段时间,因为他们已经肯定这段时期至关重要,这段时间会建立思维反映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式。
这意味着你和你为孩子创造的环境将影响他处理情绪的方法,他与人交往的方式,他的思维方式以及他的身体发育情况。
明明我们需要很努力,孩子才能有个好点的开端。如果全部归结为天生,不但抹煞了父母需要做的功课,还为自己带孩子的失败找到一个好借口。
1岁前:满足所有要求
宝宝乐于分享玩具,见到同龄人主动上前表示友好,能和父母之外的成人建立亲密关系,没有分离焦虑症,我相信,这和宝宝1岁以前我们给她搭建的世界有关。
我们搭建的世界里,没有准备漂亮的婴儿房,没有悬挂在婴儿床上的摇铃。有的是在喂奶后的对视微笑,早晨起床后的亲昵交谈,宝宝小月龄清醒时的逗乐玩耍,每天不尽的身体亲密接触。
这些美好的最初人际体验,都在塑造着宝宝对世界的认识。
宝宝1岁以前,只要她有需要,我们马上满足。对于1岁以前的小宝宝,不用担心宠坏她。这和宝宝还没发育的大脑前额叶有关。她还学不会控制大人。相反,无条件满足小宝宝的所有需求,会让宝宝内心对世界充满安全感,而且给亲密良好的亲子关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而教育的核心就是“关系”啊!
和别人提到这一点,有人嗤之以鼻:“这么小孩子,懂什么啊!”典型的就是我们从老家雇过的一个保姆。她反对我们只要孩子一哭,马上就抱起来。她的理由是“老家有个小孩,3岁了还不肯自己下地走,就是抱太多了。”大部分老人都是这样看待孩子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坚决不把孩子完全交给老人带。
就因为很多人对这个年龄段宝宝的心理发展不重视,才导致孩子到了2-3岁时出现一些问题,父母又把这些问题归之为“性格不好”,妄图加以“修正”,再遭到孩子的反抗,关系向着恶化的方向走去。
对于1岁以前的小宝宝,尽情给她足够的关爱,哄她,逗她,陪她,让她笑,哭了就马上抱起来,或采用其他方式安慰,是一项只赚不赔的买卖,是一项有着长期回报的事业。好处多得说不完,具体可参考《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从出生到3岁》,《发展心理学》(各种版本)。
生存还是发展?
有人会问:“为什么你家宝宝这么听话?”
那是无数个互动形成的最终结果啊。宝宝在成长过程中,会有很多次让大人不爽的时候。这时候,大人的做法,会决定孩子接下来的走向。
举个例子:我家宝宝曾反复提一个要求,在天气不好时非要开窗。我们的应对方式是:1.态度始终温和。2.坚持我们的主张。3.提供理由。
如果宝宝始终不按着我们说的做,我们也不会发飙。发飙只会产生反作用:以后爸爸妈妈的话你不必当真,我们发飙了你再做就行。如果宝宝一直不听,我们会在提前告知的情况下,收回宝宝的控制权,或采取一些惩罚措施(比如不许玩小熊了,今天不许吃巴旦木了,等等)
此外,我们会给宝宝提供理由。别以为宝宝小就听不懂。从1岁左右起,我们凡事都不直接下命令,而是告诉宝宝为什么这么做。就像大人也不喜欢别人直接告诉自己结果一样,如果别人能给我们提供理由,也会让我们舒服一些。
《全脑教养法》中提到了两个概念:生存式教育,发展式教育。什么意思呢?当孩子让你怒火冲天时,你通过训斥这样的暴力手段让孩子暂时屈服,或者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只求孩子停止哭闹,就是“生存式教育”。但你错失了孩子的一次成长机会。
相反,发展式教育会利用孩子这一次哭闹的机会,从长远效应出发,忍耐暂时不快,帮助孩子学会一些东西。
就如《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中告诉我们的:尽管我们需要应对家庭生活中的日常挑战,但还需要在心智中保有一个长远的目标。
正是基于与我们之间良好的互动,宝宝才知道,对我们耍脾气没用,她也知道我们凡事会给她一个理由,不会无缘无故让她做什么。她因此更乐意顺从我们。
最最关键的,还是我们和宝宝之间和谐的亲子关系。她很多时候乐意顺从我们,因为很爱我们,顺从起来也一点不困难。
当然,这是对比较小的孩子。如果孩子更大些了,对权力意识更强了,逻辑思维能力也更强,那我们会更多放权给孩子。
再讲一件小事,宝宝刚开始比较抵触安全座椅。有次没有合理理由,拒绝坐安全座椅,并为此哭了一小时多。在宝宝无休无止的哭闹中,我们按捺住心中的火气,整个过程里好言好语,但坚决不解开安全座带。宝宝哭累了就停了。
宝宝后来接受了安全座椅。那以后,再坐就不会哭了。
通过多件这样的小事,让宝宝知道,你态度温和,而且不可改变,宝宝慢慢就习惯了,知道无需挑衅,也无需试探你的底线。
或许有人会采用更好的办法让宝宝愿意坐安全座椅。我们也试过了很多办法,这里想强调的是,孩子无论让你多么捉急,你都要忍耐住,别爆发。
当时我们车里还有个妈妈。她看到我家宝宝在哭,带着家长威严说:“不许哭!不许哭!”
我非常反感别人替我们行使父母权。况且,对孩子说“不许哭”一是否定了孩子的感受,认为她不该哭;二是一个成人有什么资格命令孩子呢?孩子会马上听话吗?即使会,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以后听从于“权威”,在对方没有提供理由的情况下。
我当时告诉宝宝:知道你不喜欢坐这里。不过,我们在高速上,宝宝如果不坐“宝宝椅”,会摔下来,会摔疼,宝宝就哭啦!(使用的尽量是宝宝听得懂的语言)
不要以为宝宝小,你说的话,你是否理解她,你带着怎样的态度,她都知道!宝宝就是在与周围人的无数次互动中,逐步确立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对自己的认识以及自尊、与你的关系和互动模式。你做的一切,说的一切,都有着长远的效应,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产生一个结果,到时候你要回想,当初是怎样对宝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