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随着金庸先生的逝世,武侠这个话题又重回大众的视线,人们纷纷追忆起金庸先生小说里经典的情节与人物,回忆起少年时曾做过的武侠梦。但随着网络小说的兴起,近年来流行的多是仙侠,传统的武侠似乎不再盛行。人们也许会生出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是不是还有人在坚持写武侠呢?也许是因为金庸古龙作品的光芒太过耀眼,太难超越,也许因为现在的社会已不再崇尚不实用的东西,总之,武侠好像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武侠好像与我们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远。
但每个少年心中都曾有过一个武侠梦,也许是梦想着做一个沈浪那般受人敬仰、潇洒自在的名侠,也许是梦想着寻一位如任盈盈那般痴情真挚的眷侣,也许只是憧憬着江湖中的那份豪情侠义。但人总会长大,梦也总要醒来,武侠始终是一个美好、纯粹,却无法触及的梦。
梦虽终要醒来,但梦中的那份侠情,那份豪义,却已经不知不觉地刻在了心中。
当笔者读到这本《一瓣河川》时,少年时做过的那些武侠梦,仿佛又在脑海浮现,那幅潇洒自在、快意恩仇的江湖画卷,仿佛又在笔者的眼前展开,更令笔者感到欣喜的是,在今天这个时代,还有一些人在坚持创作武侠,在真诚地为我们描绘着他们心中那个变幻莫测的江湖。
《一瓣河川》中的故事是带有灵气的,八篇故事互为补充,主要人物贯彻始终,作者打破了时间顺序,采用了人物互现的笔法,上一个故事的配角也许就是下一个故事的主角,通过八个互相关联的故事,巧妙架构,抒写了一个诗意江湖。作者雨楼清歌的文字也富有诗意,书中唐诗宋词随手拈来,看得出有着很好的古文基础。
略微介绍一下书中的八个故事:
《风露刺》:一代名侠杨逊从巴蜀赶往扬州,一路遭到各派人士阻拦,杨逊一人一剑,跋山涉水,只为赴一场与一名的女子的生死之约。
《山中青眸》:从山中而来的少年,又去往山中,只为一睹那天下第一刀客的刀意。
《舟上云踪》:四个萍水相逢的江湖中人相聚苏州,他们有着同一个目的,为着同一人而来。
《落英谱》:快雪楼楼主方雪在一次路途中偶遇一名白衣少年,少年似乎身负绝世武功,但却有重伤在身,方雪答应要照顾他,而少年也允诺了她三件事。
《吹雪藤》:四个小人物因为同一个缘故聚在一起,谋划着刺杀一名江湖中的大侠,刺杀过后他们又陷入了一场逃亡。
《燃萼楼》:天霜堂的刀客来到了渔山镇,一场腥风血雨即将到来,而化解危机的条件竟是让赵北客离开渔山镇。
《一瓣河川》:少年杨逊在苏州城内偶遇一名相士,见证了一场旷世对决,一幅未完成的梨花图让他记忆终生。
《凉枝辞》:名侠云陌游与杨逊都已辞世,江湖再起波澜,而他们的后人梁轻枝却也难逃情关。
八个故事里笔者最喜欢《舟上云踪》和《吹雪藤》两篇,《舟上云踪》的结构十分巧妙,全篇围绕着云陌游展开,但却没有从正面描写云陌游,而是在四个人物的回忆中塑造云陌游的形象,最后对云陌游乘小舟登场的描写亦是精妙绝伦:
“郊野间丘陵起伏如海,雨水如潮水般从远方层叠压来,雨线连绵打在野草与河水上,溅起一阵阵水雾,云陌游走在飞腾的白雾中,仿佛是从云中而来。”
而《吹雪藤》立意更是独到,从四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视角出发,描写他们眼中的江湖。看似光鲜亮丽的大侠背后却有另外一张面孔,被世人鄙视的小人物身上,却有着不输大人物的侠情。在凶险的逃亡过程中,他们身上也显现出了不输大侠的风骨。何为“侠”?何为“大人物”?作者也通过这个故事表达出了深深的思考。
作者对打斗场面的处理也充满了诗情画意,如《落英谱》中描写云陌游剑意初成的这一段:
云陌游静静走到梅树下,摘下一瓣梅花。
“有趣,请吧。”许青鱼微笑着,将木刀当胸平举。
“许兄请。”云陌游斜斜伸出右掌,指间拈着那片花瓣。
下一瞬,梅树边忽然凭空生出大风,卷飞了积雪。方雪隐约看到云陌游扬了扬手,如将落花掷入云间一般。
周围一阵模糊,漫天雪末中依稀有一道光华闪过,不似从地上刺出,仿佛是天上飞落的——终南剑客们相顾震惊。
雪雾消散,露出梅树边一青一白两道人影。
“不在山中在云中,世上竟有这般剑意。”许青鱼看着木刀成灰,滑落指缝,“不虚一睹。”
《一瓣河川》中的故事是完整的,作者没有止于对八个故事的讲述,而是通过八个故事,架构出了一个完整的武侠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有执着于刀意的云陌游,有心中总怀着一朵梨花的杨逊,有坚强倔强的快雪楼楼主方雪,也有横行江湖的天霜堂。从那个游遍四方的云陌游,到侠气纵横的杨逊,再到他们的传承者梁轻枝,展现出了一代侠士的成长历程,并且完成了侠义精神的传承,本书虽是采用了短篇的形式,却得长篇之妙,故事与故事之间相互关联,使这个武侠世界更显真实。
尤记得初读古龙《七种武器》时的惊艳,发觉原来武侠还可以这样写,读陆小凤系列时发现,原来武侠和推理融合在一起也可以写得很精彩,读金庸时荡气回肠的次数更是数不胜数。在类型文学中,推理,科幻都不是中国所特有的,而武侠却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而生,也许以后武侠这种题材会逐渐落寞,但少年心中那个荡气回肠的武侠梦,定会一直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