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跟这社会周璇二十多年,认识了很多人,了解了很多事,不说宠辱不惊,但也不在如履薄冰。唯独对一类人又爱又恨,这类人话不多,但字字扎在你心口,让你顷刻间方寸大乱。
朋友老林就是这类人,因为最近工作不在状态,很多事情提不起劲来做,每天就心不在焉的混时间,一边抱怨工作内容没有挑战性,一边不寻求解决办法,拿着手机刷微博。
时间就在这一声声“咚咚噔”划过,下班时挤着晚高峰的地铁,安慰自己虽然这天什么事也没做,但好歹从不迟到早退,上下班还要跟着人群挤地铁,自己也算是努力的了。
当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林时,老林惊呆了:什么时候,准时上下班都成了衡量是否努力的标准了?
我震了一下,才发现自己的思维模式已经退化到这般境地,凡是能安慰到自己的借口,通通都能说的振振有词。
还好老林直接戳破泡沫,但这还不是他说的最狠的,他正襟危坐的望着远方,像是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你这样的话,十年后再去找工作,看着有十年工作经验,其实只有一年而已,只不过浪费了你十年时间......
我的防御盔甲在那一刻被击得粉碎,根本没有话语回击他。
02
我总是很奇怪为什么总是有人活成自己不喜欢的样子,反过头来怪这个怪那个,选择权一直都在自己手上啊,你选择的生活凭什么要别人为你负责,没这个道理啊!
但你要问我会选择每天虚度光阴吗?我肯定会说不会,可事实上,在每天的实际表现中,我就是做着不珍惜时间的事。
人总是能在一时保持清醒,但做不到时刻清醒,而最可怕的是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要让自己“清醒一下”,难怪古人要“吾日三省吾生”。
生活就是一个大漩涡,每天各种各样的事情围绕着你,你不断地转啊转啊转,可回过头来看,你其实还停留在原地。只有处于漩涡的中心,你才能分清楚周围的乱世。
03
我们虽然毕业时间并不长,但已可以初见端倪。毕业后选择北京上海的,聊天对话都是某某公司融资、某某公司上市,选择留在三四线城市的,聊天对话都是,今天下班让同事帮我打卡了,晚上没事要不去打个麻将......
绝对没有半点讽刺意味,只是事实真的证明环境对大多数人而言起着决定性的因素,要不然生物学、心理学上也不会动不动就出现“环境决定论”之类言辞。
任何差距绝对不是一天两天形成,只是别人每天的努力堆积起来,十年后就成了比你高5倍的月薪,比你多出来的一套房,比你多出来的一辆车。
1.01的365次方是37.8,0.99的365次方是0.03,这之间隔了1260倍!
你别说我物质,因为任何物质都是通过自己脑子赚回来的,你连可以衡量的物质都比别人差一大截,别说你的精神世界了,衡量起来可能都不在一个维度了。
说轻点,贫富差距就是这样产生的,说重点,阶级地位就是这样形成的。
04
很反感别人把大道理冠以污名,一提到它就呲之以鼻,道理之所以成为道理一定有他的原因。
你说什么,听到了太多的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请问,这是你的问题还是道理的问题。
任何道理都会对你的人生起到微小的作用,哪怕是看了一篇鸡汤后你决定今晚坚持读英语,且只坚持了一天,那这总比你一天都没坚持着好吧。
我们也从来不要求跟王思聪比,因为确实有些人一出生就落在了普通人的终点上,由命运注定的东西,我们坦然接受。
但这绝不是得过且过的借口,因为对方过得好,我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那个高度,所以我就不努力。这是一个多么拙劣的伪命题。
一个人的成就从来都不应该用他的终点来衡量,而是从起点到终点的整个厚度。
05
今天的你浪费的时间不会算在别人身上,这不是像吃饭结账一样还可以记在他人身上,你的时间就那么多,还剩下多少天自己心里没点X数吗?
你可能也会像我一样找借口,公司制度就这样,工作内容就这样......就像我对自己说的,不论外界环境怎样,决定权还在于你,你想过有声有色的生活,就别选择无声无色的磨蹭。
你想要的生活,一点一滴都藏在你的选择里。
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