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我原本是想买一本《如何阅读一本书》,结果在搜索的时候,一下蹦出了这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我没仔细看就下单了,结果收到之后才发现乌龙了……
因为这本书的副标题是:超实用笔记读书法。对于笔记的用法,我还是挺感兴趣的,于是乎山寨就山寨吧,收获也许会不一样。
首先来吐槽一下小日本,当然不是说所有日本人写的书都不好,但就我这最近几次的经历,也许是日本“泱泱大国”无人可用,叫个人,写几个字,就有出版社敢接。出版到罢了,居然还能翻译成中文销售海外!以后如果想出名,从日本起步应该是个不错的路子。
说回这本书。作者奥野宣之,他的笔记术也在日本盛行一时,出过几本畅销类书籍,但这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我真的不敢把它归为畅销一类。
作者用日本人一惯的写作方法,细致,非常细致,特别细致地写了如何购书、选书、记笔记和所谓的如何通过读书提高自己。整本书大部分篇章赘述较多,重复也比较严重,还有一些被不疼不痒的图片代替。但整本书看下来,有这样几个知识点我觉得还是值得分享或者说,提点了我的不足之处的。
首先是记笔记的习惯。在日本,似乎男女老少出门的时候,都会随身携带一个小本本,职场人士记录时间事件,艺术家记录灵感,学生记录突发知识点,就连去菜市场买菜的大妈都会随身掏出小本本记录花销流水。这个习惯非常好,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规划,作者把这叫做“收集的习惯”,带着这个习惯,你就会发现很多疑问,而好奇心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善于收集的人求知欲也会跟着大起来,从而促进更主动的学习。
其次,读书笔记的前提是以思想输出为目的,要求从简从速,几个简单的词语就可以概括或者帮助你在未来的某一天回忆起书中的内容,就可以了。长篇大论的赘述,一来不容易坚持写下去,二来今后看起来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不利于复习。
然后作者推荐,书也好,笔记也罢,一定要重复去看,最好有固定的时间去看,养成习惯。这对我来说是个点醒部分,我今年的计划是阅读50本书,输出45篇读书笔记,但是却从来没留时间去重复看某本书。之前也发现过非常心动的章节或者概念,心动之后随着书看完了,也搁置了,其实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理状态,看书的结果也会不同,尤其是第二遍,第三遍,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在这一点上自己之前有所忽略,的确需要改变一下了。
最后,作者提出了读书体验技巧的注意事项。其中第一点就是对知识的摄取,多用参考书,可以由浅入深,但最终底层的,永远是教材类书籍。这一点我非常有体会,自己平时看中医书,学习中医知识,虽然市面上的书看过不少,但真正能提高技能的,确实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小小字体纸张略差又没有感情故事夹杂的教科书。只有死磕、硬磕、顶着困意使劲磕,把这些教材类书籍通磕一遍,那比看十本市面畅销类中医书都强。对于一些经典类的书籍,作者推荐读下去的方法就是随处可见,随手可拿,随时可读,让自己身边都充满这种类型的书籍,就不得不读了。比如很多中医古籍生涩难懂,经常看看就犯困,用作者的话说就是:读名著的窍门只有一个,等这本书变得有趣的那天在读。这句话有两个意思,一是可以由浅入深,等自己了解到一定知识水平后再看;二是说当我们心情愉悦时正好看到这本书,那么当下的心情读这样的书也一定效果不错。所以看过作者的这个建议后,我就把我家那些生涩难懂的中医书到处放,写字台,茶几,阳台甚至厕所,因为指不定我在哪里心情会好呢不是吗,学有所用,才是我们看书的最终目的,读书的体验要比书本内容更重要。
在这篇读书笔记的末尾,我们用法国文学家鹿岛茂先生的一句话来结尾:图书都是有重点的,但没必要从头到尾详读,重点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点功夫让自己对读过的书有印象,即使只记下这本书的作者、书名、阅读时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都是好的,要坚持写读书笔记,这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感谢大家的陪伴,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