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注意多动缺陷障碍”这个词,可能很多人不太明白具体是什么意思;
说到“ADHD”,更可能对应不上是哪个词语的英文缩写;
但如果是说“多动症”,那么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个词,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那么接下来要说什么,有的人可能已经猜到了,是的,刚才提到的三个词语都是同一个意思。
ADHD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首字母缩写,《国际疾病分类》称ADHD为多动症。
一说起“多动症”,脑子中马上闪现出对它的理解是:儿童总是动来动去,坐不住,不能专注。其实不止如此,多动症最常见和最难以对付的症状为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专注力、坐立不安和冲动。
对于多动症,有的人认为孩子多动一点不是什么大事,孩子还小,管不住自己,长大一点,就好多了,不是什么病;
有的人则担心孩子如果患有多动症,上课不能认真听讲,学习跟不上可怎么办?有的人则担心会不会因此而影响孩子的智力。
对于这些疑问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这本书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这是一本牛津科普读本,作者斯蒂芬•P•欣肖是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
科普是连接科学和公众的桥梁,非专业的朋友们如果想更加详细了解相关专业的一些知识,阅读科普读本无疑是很有效的途径之一。
首先,多动症是一种导致分心、健忘、冲动的疾病,某些病例还会出现从坐立不安到行走不定等无休止活动的神经发育问题,在儿童、青少年中甚为多见。
它是一种高发病率、低严重度的神经发育障碍,是学龄期智力正常儿童出现学习困难、行为问题和情绪障碍最常见的原因。
所以我们可以先明确的一点是:多动症是一种疾病,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但和儿童的智力之间的关系非常小,一些患儿可能是天才。
父母在看着孩子活泼好动时,有时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自家孩子挺活泼可爱,好运动,高兴之余又有点担心孩子会不会太活泼了,会是多动症吗?
其实是否患有多动症需要仔细诊断,所谓多动症的“症状”(如,不认真听讲,在椅子上待不住,动来动去等等)或许只是孩子的调皮。
多动症患儿的症状确实会让父母烦恼,但他们在某些方面的天赋令人惊叹。
比如,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和音乐家莫扎特,他们的天赋令我们惊叹,以至于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多动症是不是一种天赋?”
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环境对于多动症患者至关重要,环境不但可以使这种疾病变成天赋,也有可能带来冲突和失望。
父母把孩子视为心头肉,掌中宝,恨不得把所有最好的东西都给孩子。可是给孩子营造好环境并不容易,尤其是多动症儿童。
也许每个孩子都会在课堂上分心,但多动症患儿表现得更严重。
生病了怎么办?网络的一些段子手可能会给出四字箴言——“包治百病”;又比如,感冒了怎么办——“多喝热水”。那么如果是多动症,应该如何应对?
这个同样也有类似的答案,那就是“运动锻炼”。
规律的、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对每个人的大脑都是有益的,尤其对于多动症儿童,运动有助于改善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和情绪。
好了,对于多动症你了解多少?在这里简单的介绍了一些常识性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般我们认为的缺陷也可能转化成对人有益的动力。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希望所有多动症儿童能化多动为能量、化冲动为创造力、化白日梦为创新!
最后抛出一个问题,看大家是否都了解:成年人会不会有多动症?
前面提到了如果需要更加详细了解专业知识,阅读科普读本是很有效的一个方法!
想要知道答案的朋友们,快快行动起来!一起来探索科学知识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