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这篇小说,不禁使人想起张爱玲的一句话:“爱一个人,会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在尘埃里开出花来。”故事里的主人公大概就是尘埃里的那朵花吧!
一个平凡的姑娘,在她的少女时代,经历了单亲家庭父爱的缺失,见惯了低俗邻居的欺凌。却在普通平庸的生活里,出现了一位温文尔雅的作家邻居,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个惊喜的意外。
他符合她所有的构想,甚至超出了她的想象,内心除了激动,更多的是好奇。
这位姑娘是这样阐述的:“我的一生是从认识你的那一天才真正开始的,在此之前的生命都是混沌而杂乱的,在我的记忆中再也不会想起它们来。”
她的心仿佛在一夜之间被唤醒,内心的情感跟随他出现此起彼伏。自从,作家搬到她的隔壁,她就像个捡到宝藏的孩子,对他充满好奇心和敬畏心。每天趴在钥匙孔上关注他的行动,似乎成为她每日必修课。
尽管他未曾知道有这么一个小女孩的存在,她依然乐此不疲的想象着他的日常、他的工作、他交往的圈子。在想象里,她似乎和他形影不离。
偶然的一次机会,她触及到了他温暖而轻柔的目光。从那一刻起,她便深深地爱上了他。
正当沉浸在单纯地爱慕时,她被通知要搬去因斯布鲁克生活,原因是母亲接受了一位商人的求婚。从此,她把自己封闭到孤单寂寞的世界里,没有结交朋友,不与人交流。
但她仍然没有放弃寻找关于他的消息,但凡出了新书,都会被她买下来。阅读他写的书,她便能感觉到他的存在,心情才会变好。
不知不觉,十六岁的花季少女变成十八岁的大姑娘,经过两年的内心煎熬,她内心形成了钢铁般意志,那就是要回到维也纳,回到他的身边的强烈愿望。终于,不辞辛苦地实现了愿望。
一下火车,她直奔目的地——他的居所。每个下班的夜晚,她伫立在他的房门前、窗户下面,只是盼望着能见上一面。
大约一周后,她如愿以偿地遇见了他。虽然只是匆匆一瞥,却激起了她内心强烈地情感。她希望他能认出她,注意到她,爱上她。可是,希望终归会失望,他并没有想起她。
无数个夜晚地等待,终于被他注意到了,她再次见到他那多情、轻柔地目光。她无法自拔地跟着他走,走进那个心心念念的房间,与他缠绵的度过了三个夜晚。而后,他便以要出远门为由,打发了这个女人,让她从此淡出他的生活。
不久,她发现自己怀孕了,这对她来说是个好消息,至少她觉得自己与他之间是有连结的。于是,她隐瞒了所有人生下这个孩子。
单亲母亲的生活压得她喘不过气,她也不希望孩子生活在贫民窟里。她决定出卖身体,获得想要的生活来培养孩子。
她开始游走在不同的情人之间,当然也有对她死心塌地的男人,并且向他提出了求婚。她却从未被其他男人动,也从不打开内心,让人走进来。她一一拒绝了他们的请求,继续过着情人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在舞厅里与他再度重逢,他仍然没有记起她。而她对他的感情依旧浓烈,宁愿抛下情人跟着他走,再次进入他的房间。
第二天早上,他拿出一沓钞票给她,以为她和其他妓女一样,这种方式打发她离开。她心里确切的知道,他非但没有记起她,还把她当成了妓女。她伤心、难过的往外跑……
他从未想起有一个陌生的女人,在默默地爱着他,关注着他。直至她的儿子病逝,她写信告知他这一切的事情。
一封仅仅几十页纸的信件,却描述了一个女人一生的情感世界。少年时期的仰慕,青年时期的爱慕,她把青春年华里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寄托给他。
她爱得热烈,爱得深沉,爱的奋不顾身,但她终究是停留在对他幻想的爱情里。她对于他来说,只不过是众多嬉戏女人当中的一个。
在爱情的世界里,她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低到对方不知道她的存在。她不求金钱上的回报,不求肉欲上的满足,只希望他能记起她。
而这个男人,正如她所说:“既然我爱你这个人,就会接受你那热烈而健忘的感情,热恋时奋不顾身,之后又用情不专。”
她清楚地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地男人,她对他的了解胜过自己,却毅然决然的选择付出一切感情。她犹如飞蛾扑火般疯狂,而热烈背后便是灭亡,连同那颗的狂热的心一起消失。也许,爱过才知痛,醉过方知浓,这大概就是爱情的魔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