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见了不少同学,大学的,高中的,有的同学在做IT,大数据分析,一串又一串让我看得眼花的算法;有的同学深入社会,马上可以去民政部实习,是民政部不是民政局哦;有的同学在历史的长河中欢乐游荡;有的同学在各大门户网站跑实习。我默默地看了下自己,在一个非师范类的专业里挣扎,把“教师”定位了终身事业。默默觉得自己十分接地气。
关于“教师”这个行业,虽然我还未真正踏入,也算是几进几出了:从小学到高一从未动摇,这期间在我的观念里面,老师就是神一样的存在,老师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高二、高三迷上了中医,甚至一度想拜个师父去学,暂时放弃了“教师”。上大学开始做兼职实习,都是在教育行业里打转,从幼儿园到初中,一对一,带班,各种小孩子都教过,做得很开心,一上讲台就觉得快乐,并且不自知。知道大三教育学选修课程作业是要小组出代表试讲,我们组选了我讲,其实是很紧张的,因为大家的努力要靠你一个人展现出来,结果我上台以后竟不愿意下来了,老师和同学点评的时候一直强调我从站上讲台后一直是微笑的。那时我才发觉我又多么的享受讲台。之后考研选择了师范学校的非师范专业,其实那时如果我知道有学科教学这样的专业的话,我可能现在就不用在语言学里挣扎了。研一每天上课报告,来不及想其他,研二闲下来就开始觉得自己的人生很无聊,没机会接触别的行业就要在讲台上站一辈子,就开始想在站上讲台之前尝试别的行业,选来选去还是去做了教师的实习。现在呢,还是想在毕业前多做一些尝试,已经投了新媒体编辑的简历,试试吧,在拥抱真爱以前,尝试一下不同是职业。
有这样一种观念深入人心“当老师很稳定,但也不会有大成就”。可是越贴近这个职业,才会越发现这个职业的神圣与艰辛。不忘初心,以前的理解是有一天自己发达了,也不要忘记最初朴素的梦想。现在的理解是,越长大,越靠近最初的梦想,会发现梦想的很多问题,它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般美好,不忘初心,就是发现了种种不好,还要坚持下去。
现在呢,还有一个担心就是,以后做老师,特别是回老家做老师,会不会就把自己的视野局限在三尺讲台上,了,昨天晚上看到了周国平先生在《阅读与人生》这篇文章里的一段话,消除了我的担心:人和人主要的区别真的不在于职业,而在于内心的境界,在于你的价值观,你是为什么活着,你把什么看得最重要。职业的区别不重要,同样职业的人可能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因为他们的心灵不一样。我觉得谈得来的人是因为有共同的心灵。人应该有丰富的心灵生活,不要局限在某一个专业上面。作为一个人,老天让你来到这个世界,不是要你专门做某一件工作的,是要你来过人的生活的,是要你活出人的光彩的。
昨天晚上看到的这段话,正好昨天下午鼓足勇气开了荔枝FM的播客,因为我还有一个梦想是当主播,在这样的时代,应该大胆实现梦想,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