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对我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在20岁的某一天,一个人来到北京,一个人住到合租房里去。如大多数的北漂一样,梦想都是从这一步开始。
不逼自己一把,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强。这好像是一句老生常谈一句话,但往往语言的分量怎能赶上亲身经历。要不是几个月前冲动放弃保研,如今我也不会一个半月拼死拼活地学习GRE,不会大四了仍然每天伴着月光离开自习室,不会早早地成为北漂的一员。北京,仿佛成为了奋斗的代名词,包容着四面八方的梦想。
这个城市对年轻人是友好的。处处都是发光的机会,名校的栽培或是职场的摸爬滚打都能通向罗马;这个城市对年轻人又是残忍的,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加班猝死的会不会是自己,不知道自己工资的涨幅会不会跑赢房租。
其实,我作为一个小实习生,这短短一周时间看到的只是北漂的冰山一角。没有经历凌晨四点的办公室,没有文案改了十几次仍被骂哭在洗手间,也没有一块钱掰开成两块钱的拮据,这样的北漂或许不该无病呻吟,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只想描绘我眼里的北京。
我想我没有私人时间
这不怪公司,只怪北京太大了。下班之后回一趟家就已经不早了,更不要提看书写作这些豪情壮志了。地铁,像一个血盆大口的机器,比变形金刚还要可怕一些,像卡耐基时代轰轰运作的炼钢机器一样,曾经吞噬的是疲惫的工人,如今却在无形之中偷走了年轻人的时间。我曾经愤世嫉俗的批判过手机碎片化我们的生活,而真正生活在这个城市在懂得人们的无能为力。“沙丁鱼罐头”里、迟到的末班车上连站住脚都是问题,更别提在人群的熙攘中看书了。
工作不是惊天动地,工作是鸡毛蒜皮
虽然身在一个还不错的外企公司,或许这里的工作离有意义还差的太远太远。不仅仅是实习生,小职员们也如此,不过是一个更加高级的机器罢了,想一个弹棉花的女工一样。我们这里的晋升如日本一样,是看工作年限的。所以说,也并没有什么所谓的工作热情。每一天大家都在嚷嚷不想加班,可是每个6点鲜少有人走出去。可能是真的工作做不完,更可能是赚些加班费补充自己可怜的工资吧。
效率怕是早就在每个瞌睡的下午悄悄溜走了吧。上学的时候方能选择什么时间学习,工作了之后才知道身不由己。明明不宜工作的下午,却硬要看文档,半个小时也很难往下翻一篇,还有什么解决办法——加班呗。
结婚真的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公司里结婚的人并不多。我的老板大概36、37岁的样子,还依旧单身,真的属于那种去趟上海像出门逛街一样简单的人。即使不出差的日子,连在家里做一顿晚饭怕是也很奢侈。工作之后,维持感情可能真的不如想象的那么简单。居高不下的花费、无尽的怀疑或是争吵或许都是停在楼下不愿上楼的孤独心事吧。
突然开始审视自己工作的意义。是为了金钱、成就感、权力吗,还是为了更多的陪伴爱的人。孤独大概就是当我们真的功成名就、万人之上的时候,没有人喝彩,甚至没有人注意到。人们顶多会惊艳成功的那一刹那,又怎会铭记。真正在乎你的人,在远方,为你翻着日历,为你回家倒计时。
北京,是梦想的起点或许也是梦想的终点,是奋斗的象征也是漂泊的代名词。在这个诺大的城市里,每个人都在抹黑前行。我不知道我的未来在哪里,地铁里步履匆匆的人或许也不知道他们的未来在哪里。我很喜欢地铁的一张张巨大的LED,在我每天上下班的途中会路过这张“21点的望京”,就算迷茫,每次看到就又会充满力量。每一盏亮着的灯,都是希望。
我们都不是这个城市的旁观者。谁都没法下个定义,什么才是北漂。逃离和回归可能是近些年北上广最热的关键字。可对我来说,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