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曾国藩二十五岁,在去四川的途中,他写下了养生要言五则,积理甚厚,积学甚精,可以看作他从三十二岁至三十五岁研究程朱理学在养生方面的总结。
一、一阳初动处,万物始升时,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仁所以养肝也)。一阳初动处,万物始升时。可以说源于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直接受到周敦颐“太极动而生阳”,“化生万物”的启迪。
在这个“天地俱生,万物以荣”(《黄帝内经素问》)的时刻,不要存怒气,不要存怨气,一怒一怨,自然会伤动肝气;肝主木,木生水,一阳初动处,正是肝木滋长时。
曾国藩认为肝的最好方法就是待之以仁,《说文》云:“仁者,亲也。”
二、内而整齐思虑,外而敬慎威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礼所以养心也)。内存整齐的思虑,外持敬慎的威仪。泰然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
对自己要严格,对他人要敬和。
程颐说:“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曾国藩强调以礼相待,对人热忱,火主心,所以礼可养心。
三、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作事有恒,容止有定(信所以养脾也)。
饮食起居有规律,行为举止有准则。以诚信待人,这叫不欺。《吕氏春秋》说:“地行不信,草木不大。”大地是诚实的象征。周敦颐认为,圣人模仿“太极”而立“人极”,“人极”即诚,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土主脾,所以信能益脾。
四、扩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裁之吾心而安,揆之天量而须(义所以养肺也)。大公无私,随遇而安。顺应天理,问心无愧。心底无私天地宽。金主肺,曾国藩认为行义可养肺。
五、心欲其定,气欲其定,神欲其定,体欲其定(信所以养肾也)。心定,气定,神定,体定,都必须以人的明达之智加以导引和控制。
苏轼说:“火烈而水弱,烈生正,弱生邪。火为心,水为肾,故五藏之性,心正而肾邪。”所以人的各种欲望,源于肾邪。孔子说:“智者乐水。”水主肾,保持清醒的头脑,可以养肾。
曾国藩的仁、礼、信、义、智,源于理学家程颢“仁识”,他说:“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仪礼知信皆仁也。”在古代阴阳五行中,仁、礼、信、义、智就是五常,五常即五行,郑玄注:“五常,五行也。”孔颖达说:“道达人情以五常之行,谓金、木、水、火、土之性也。”曾国藩把它与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相对应,显示了曾国藩性命双修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