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本来就很甜
——读《我的阿勒泰》有感
904:许诗婕
风里藏着的细碎星光,草原深处的寻常日子。
——题记
翻开《我的阿勒泰》前,我对边疆的想象始终停留在“画册式”的宏大里——雪山要巍峨到刺破云层,草原要辽阔到望不见边际,日子里该满是惊心动魄的奇遇。可李娟的文字一落,那些刻意的滤镜瞬间被揉碎,取而代之的是毡房里飘出的奶茶香、转场路上扬起的细土,还有藏在寻常琐事里的细碎暖意。
她笔下的阿勒泰,没有诗和远方的包装,只有生活最朴素、最真实的模样。
书里记的,全是旁人眼里不值一提的小事。跟着母亲去戈壁滩卖杂货,车陷进沙里就得挽起裤脚使劲推,风裹着沙粒打在脸上生疼,却还要在颠簸的车厢里护好怕碰碎的肥皂,数着剩下的火柴盘算当天能不能多挣几元钱;转场时跟着牛羊群走,走累了就坐在石头上歇脚,看远处毡房的炊烟慢悠悠升起来,等着哈萨克族邻居隔着草原喊一声“来喝碗茶”,滚烫的奶茶下肚,旅途的疲惫就散了大半;冬天雪下得厚,窝在屋里缝补旧衣裳,针线走得慢,偶尔抬头看窗外的风卷着雪花打旋,要是有野兔从雪地里窜过,能盯着那道白影消失好久才回过神。
李娟笔下的阿勒泰,也并非只有惬意。有转场时的奔波劳累,赶在风雪来临前要把毡房拆了又搭,手脚冻得发麻;有卖杂货时的精打细算,一根火柴都要仔细收好,怕浪费;有冬天取暖的窘迫,得捡足够的枯柴才能让火塘不熄灭,夜里常被冻醒。可这些辛苦里,总藏着暖——邻居会递来一块刚烤好的馕,热乎的温度能暖到心里;牛羊归栏时,牧民的吆喝声、牛羊的叫唤声混在一起,满是烟火气;夜晚躺在毡房里,能看见满是星星的夜空,家人围着火塘聊天,火星溅起来又悄悄落下,安静又安稳。
这些细碎的美好,不藏在惊天动地的时刻里,就藏在柴米油盐的日常里,藏在风吹草动的声响里,藏在每一个不被注意的瞬间。
这些琐事的记述没有华丽的字眼,没有刻意的抒情,可这些文字像带着温度,让人好像真的踩过阿勒泰带着露水的青草,摸过毡房里刚煮好的温热茶碗,连风里的青草香都变得真切。
而这些琐事背后,藏着最动人的“慢”。李娟从不会急匆匆地追赶时间,她会蹲在河边看水流,看水面上的云影慢慢飘移,看半天也不觉得腻;跟着牧民去放羊,她会数着羊的数量慢慢走,丢了一只就耐着性子满山找,找到时太阳都快落到雪山背后,把草原染成一片暖橙;哪怕是听老人讲草原上的老故事,听不懂哈萨克语,也愿意坐在一旁,耐心地看老人手舞足蹈地比划。在她的文字里,时间好像卸下了“催促”的重担,慢到能看清一朵花怎么从花苞慢慢舒展花瓣,慢到能听出一只鸟的叫声里藏着的欢喜,慢到能陪着一锅奶茶从冷水煮到冒泡,再慢慢熬出醇厚的奶香。
这份“慢”,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自己生活里的匆忙。以前总觉得日子要过得“快”才不算浪费——早上踩着闹钟起床,一边啃面包一边往学校跑,怕迟到挨罚;忙忙碌碌一天赶着公交回家早已成常态,一天中都在与时间赛跑。直到读了李娟写的“蹲在河边看水流”,我才试着慢下来:周末早起不再摸手机,坐在阳台看楼下的老人慢悠悠打太极,看卖早餐的阿姨把蒸笼一层层摞起来,白汽裹着包子的香飘进窗户;傍晚补习班下课不再赶着吃饭,试着煮一碗粥,盯着米粒在锅里慢慢沸腾,等粥熬得稠稠的,放一勺白糖搅开,甜香蔓延整个厨房时,忽然觉得心里特别踏实。原来我不是没时间慢,是忘了慢下来的滋味,而李娟的文字,恰好帮我捡回了这份感知。
合上书时,我正收拾刚洗好的衣服。晾衣架上的碎花裙在风里轻轻晃,带着阳光晒过的洗衣液香,忽然就想起李娟写的“缝补旧衣裳”的场景——原来不管是阿勒泰的毡房,还是我住的城市小阳台,生活的底色都是这些琐碎的小事。
李娟没在书里写什么大道理,却用阿勒泰的日子告诉我们:生活的美好,从不是靠惊天动地撑起来的,而是靠那些慢下来的、认真对待的寻常时刻。就像阿勒泰的风,不疾不徐地吹着,把转场的路吹得绵长,把奶茶的香吹得悠远,也把我们的心,从匆忙里吹得暖暖的,让我们能在琐事里,拾得生活最本真的甜。
往后的日子,我想带着这份“慢”,认真对待每一顿饭、每一次回家的夕阳,把平凡的日子,也过得像阿勒泰的草原一样,踏实又温暖。
2.鲜活的生命
——《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904: 黎乐歆
新疆那片神秘而遥远的土地——阿勒泰,在作者李娟细腻的笔触下,让人感受到寂静角落中无声、固执的美好。
当人一看到这本书的书名,留下的印象是满满的神秘感,一个陌生的地域,总是会激发人们的想象。辽阔的天空,纯净的蓝天,淳朴的人民,幻想中的美丽景象让我打开了这本书,
它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作者在新疆的阿勒泰地区,一个以哈萨克为主要人口的小县城里度过的一段难忘的童年时光。在作者的少女时期,她跟着家人辗转在深山当中,与游牧的哈萨克牧人为邻。讲述了那几年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的故事。清新、明快、纯粹的语言原生态地展现了新疆当地的风土人情,给人一种异域风情。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健康的小麦肤色的女孩带着笑意站在一望无际的荒漠当中,静静地望着远方,望着远方的城市。可是她并没有想过要离开,而是留在那温暖的角落,继续陪着朝夕相处的乡亲们。
书中描写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鲜活的,是作者李娟用自己的情感浇铸出来的。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外婆。
外婆是一个可爱的老太太,她有一个独特的小习惯,每当她做错事的时候,她总会俏皮的吐一下舌头,像是一种妥协,认错的信号。比如她不小心打翻糖罐后会假装无事发生的将没有脏的糖装进新的罐子里,但当别人问她为什么糖少了一半时,她就会心虚的别开眼神,吐一下舌头。
虽然她是一个有些调皮的老人,但是她与其它老人一样对于孙女的爱一般无二。每当孙女因为嫌弃早饭而直接去学校时,即使她已经是八十岁的高龄了,却也会在怀里揣着一个红糖锅盔从学校的一楼爬到六楼,将它递给“我”。
每当“我”工作结束,到乡下看她时,她也会挪动着慢悠悠的步子走到屋外,紧紧地握住“我”的手,眼含泪光地说:“我很想你,天天都很想你”。
她就像是任何一个平常家庭中的老人,她也有着曲折的经历。
外婆有一只猫,那只猫是她贫穷岁月当中唯一的陪伴,它和外婆一同走过了那些暗淡无光的岁月。然而嗜酒好赌的外公总是在家徒四壁的屋子里,挥舞着拳头,从外婆的怀里抢过那只她誓死守护的猫,然后毫不怜惜地将它塞入满是污秽的袋子当中转卖给他人。
许是因为那只猫通人性,在被卖的前两次都凭借着自己的记忆,从距离50公里外的牧场跑了回来。但是最后一次,它却再也没有回来了,外婆仍然将那只喂猫的石碗注满清水,等着它,虽然它永远也回不来了。
在作者李娟的笔下,人物不再是空洞的躯壳,而是有思想,有着不同情绪的血肉之躯。可能这些人并没有最完美的形象,但绝对都是最真实的,最有生命力的。其中的人物尤其是
女性人物有着别于其它书中的性格和形象。可能有些人认为她们是不修边幅的,甚至是有些粗鄙的。但在她们自由、无拘无束的行为当中,都让我感受到了一股蓬勃的,向上的生命,她们身上所带有的松弛、随性与自信是另一种被自然所孕育的、不被世俗定义的美。李娟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更加的清楚每位女性身上所带有的特质与闪光点。所以从她朴实的平铺直叙中能够勾勒出一个个饱满、鲜活的人物形象,能够透露出最纯粹、最真挚的情感,这也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部分。
《我的阿勒泰》是一本好书,能够让人受益匪浅,值得我们去读,去感受。
3.心之所向,皆是远方
——《我的阿勒泰》有感
904:祝颢轩
所谓“淳朴”、并不是新时代之“土”,而是花草之芬芳,微风之飒爽,更是逾越世俗洪流,跨越语言差异的真情流露。
《我的阿勒泰》,实厥语是此地成名的底气,蕴藏黄金,名为“金山”的阿勒泰更是明码标价的财宝。作家李娟以天地为纸张,将芳草代笔,又以自身经历为墨囊,把真情实感作背景,谱写出一片和谐美好中又满存遗憾的新疆圣土。
“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草原风情甚是美妙,相比于都市之繁忙,我想作者更致力于前者,这是命运的选择,她不得不这样做。和现实中十分相像,李娟因民族不同,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等原因,融入不了新的生活,所以她的工作四处碰壁,便跟随着妈妈和外婆经营杂货店。
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李娟从妈妈和来往的客人口中学习到了些许交流的方式,如将“相思鸟”说为小鸟牌香烟,以“砰砰”代指手雷状的白酒,更是将烟种以颜色所替代。这样虽然十分“难以启齿”,但这可爱又滑稽的琐事,何曾不是一种学习呢?
母亲的形象是教导有方,那么外婆就是和蔼可亲的代言人。她会倾尽自己的耐心去照顾李娟带回来的兔子和小仓鼠;也会品尝李娟买来的麦片与红糖,即使不合味口,仍不道贬义之词;同时,所有老人的爱好皆是等待。等待儿孙的归来,等待明日的阳光或者是死亡的倒计时。在时日无多的日子中,带着牵挂,厮守诺言,而那想念的人和至亲之伴便化为了他们最佳的良药。
外婆终究是去了,如同戈壁荒滩中的黄沙,多么渺小,多么无助。李娟回想与外婆一起的点点滴滴,她没有哭泣,没有耍闹,也许这就是遗憾吧,它是生命中被时间夺走的无价之宝啊!
遗憾终究会成为你成长的痕迹,就像落叶见不到琼芳,水滴碰不到火花,他最终错过了她。我们留恋过去只是人之常情,时光会冲刷一切,但未来仍是谜题,未来仍是挑战。别让今天成为明天的遗憾!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像李娟一样,向前走,别回头。因为再颠簸的日子,也要闪亮地过。
她便随着妈妈继续闯荡,终点并不重要,沿途的人和物亦为盛景。如活泼而有主见的大妮,调皮捣蛋的巴哈提家的小儿子,以及每日偷蛋买钱攒的孩子们。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喀吾图这道亮丽风景线上不可获缺的一部分,也是作者生活中每时每刻的小惊喜。
与其同时,作者也在积极地参与这里各式各样的活动,她在乡村舞会上展示自己的舞蹈,在晚宴上享用美味的手抓饭,另外,也被电子琴美妙的琴声所征服得欲罢不能。
这就是生活最美好的样子。
人们将成功嵌入自己的日子,从其中得到生活的意义。但,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意义,它不被世俗所标价,不被时光所淡忘。它藏于星光,又至于远方,它赠以芳香,又喜自然之乡。
很多美好的事情,就应该遇见而不是追逐,或者等待。
那么,放纵一次,遇见美好与自由,不问苦难与遗憾,创造属于自己的“地心说”。
一尘不染,不是不再有尘埃,而是让它飞扬,我做我自己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