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70后,一个正在上小学的小包子的妈。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后知后觉,反应比较慢的人。在智能手机普及,各种五花八门的app 满天飞的时候,才刚开始学着使用这些应用。今天就在这里来开个小小的自留地,说说闲话,唠唠嗑。
我记得自己上小学时,留给班主任老师的印象:这孩子很憨。所以有时被同学取笑自己时,自己还常常没反应过来是什么事情,当然也会有点小自卑。
我的父亲年轻时就很爱运动,早上常常喊我起来和他一起去长跑,但是从来都是喊不醒我,也喊不动我。直到有一天,母亲对10岁的我说,隔壁谁谁家你同班同学(某某男孩)都会做饭了,你一个姑娘家面条都不会做,要不明天你先去食堂买几个馍给我们全家当早餐吧。这番话刺激可不小,兴许是好面子,我第一次开始端着筲箕(我们那里一种可以盛东西用竹篾编的)兜里揣着一斤粮票和一毛钱(这个价钱在当时可以够买5个馒头)趁着天还没亮就穿着球鞋撒着丫子快步跑向食堂(有时常常口脸都还没洗)。早晨空气清冽,路上没什么行人,只听得到自己的脚步声。可能反应慢吧,没有害怕,没有犹豫,我一口气跑过那一排排高大的梧桐树,跑过一座小桥……约摸十几分钟便来到了食堂。清晨的食堂就像仙境一般,雾气氤氲。有股掺着麦香的热气包裹着你,感觉比外面暖和多了。昏黄的灯光从很小的一个窗口透出来,前面已经有2,3个人在排队等了。心想还有比我起的更早的,明天可要起早点。买了馒头后担心馒头很快变凉,我小心翼翼地端着筲箕快步往家走。回家看到家人吃着自己买的馒头很有成就感,感觉自己像大人一样可以为家里做点事了。而这一跑就是一年,直到学校有次体育课800米长跑,老师提醒一开始不要冲刺,保持体力稳住速度跑,我才发现我竟然可以和班上体育很厉害的女生并肩跑,并且气都没喘,轻松到达终点。自然自己对体育课的喜爱又加了一分。
作为人母,现在回忆这段往事,发觉有时对于小孩子刻意讲道理她不一定听得进去,也未必听的懂。反倒是我母亲的这个“曲线救国”的方法点燃了当时我内心的小宇宙。不禁想起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