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贾樟柯的处女作《小武》在国外电影界声名鹊起,著名影评家夏尔.戴松赞誉其“给人以如此充满生命的力的感觉。”影片以高度写实的手法成功塑造了主人公梁小武这个著名的荧幕形象。观看此片,自始至终都能体验到的影片独有的强烈真实感,这在当下主流中国电影中是极为罕见的。《小武》最大的魅力在于呈现了现实本身具有的美感,下面就简单的分析一下这部电影“真实”所在。
人物和环境的真实性
本片采用的全部都是非职业演员,就连我们的男主人公“小武”也不例外,这在现在乃至整个电影史上想必都是那么的不可思议。或许是拍摄电影的资金限制,但是想必贾樟柯就是有绝对充足的资金也是会找非职业演员参与影片的全部拍摄,因为他拍摄这部电影的出发点就是表现真实、还原真实。对于贾樟柯的电影,最起码是《小武》,那些专业科班出身的表演人员处于完全无用武之地的状态。对于影片所要塑造的场景,更是力求展现当时中国社会形态下汾阳县城的原貌。无论是人物的穿着、交通工具、建筑、老式的电视台,还是老式的打火机、普遍大号的西装、BP机、黑粗框眼镜……无一不高度真实地展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汾阳县城的生活场景,其实对环境的真实反映不仅是对优秀导演进行场景选择的考验,对于本片更是贾樟柯本人源于对生活的体验与大胆的放手应用,毕竟这种如此高度真实的电影在中国还从未出现过。事实证明,自己对人物和场景真实性的运用时极其成功的,这对于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观众来说不仅是美好的
回忆,也是高度真实所产生的魅力。
声音的真实性
声音对于本片来说绝对是表现真实的一大工具:影片一开始具有年代痕迹的小品;大街上嘈杂的摩托声、拖拉机声、汽车声以及路人的交谈声都是还原的绝对真实的场景,试问有哪一部影片能够做到这点?本片对于声音的最大胆的应用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本片几乎所有的人都用了当地的方言,就连小武都未能幸免,嘈杂成为展现真实的有效,这对于当时追求高票房、事业如日中天的“第五代”导演来说简直是一件不能容忍的事情;二是本片所有的歌曲都是当时流行的原创歌曲,专业的、业余的、及其业余的人都在唱这些歌曲,因为这是一个时代的象征,贾樟柯能将唱功如此不堪的人都搬上荧幕,正是为了展现“真实”的所在。想必对于那个时代的观众来说,这种场景真实地就好像身临其境,就好像回到了从前,或喜或悲的往事尽在其中。
画面的真实性
画面对于本片来说是展现真实的另一大工具:可能由于资金太少的缘故,贾樟柯未能在本片中展现出人们期待的画面效果,相反整部电影的画面略显粗糙,贾樟柯自己也说过:“一部电影,无论他提供的是多么幼稚的视觉观,但只要是非常真实的,就是好的电影,值得关注的电影。”比如小武和梅梅两个人坐在床上对话时的长镜头,如果运用的是极其清晰的画面,则只能表现摄影机的高性能,而模糊朦胧的画面则隐约揭示了俩个人的暧昧感情。这种并不追求高清晰的纪实性拍摄手法正好展现了真实的魅力。正是因为画面的粗糙感恰恰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朦胧迷茫的年代,也更能展现小武面对社会急剧变化的茫然无措的心态。另外在片尾,小武被抓时路人偷窥的心理尽显无疑,还有个别人发现摄像机而认为自己被偷窥时惊讶的表情和慢慢逃窜的场景更是对真实场景下人们应有反应的还原。
直面社会的真实性
本片在反映现实、揭示现实的同时,必然要直面许多的社会弊端和拍摄一些“不合法”的东西。比如:影片一开始对于犯罪人员自首的大广播放大了政府工作的刻板性,略带嘲讽的描写了当时的中国;还有小勇非法走私烟草以及对歌舞厅内幕的一些揭露都是对中国问题很真实的反映。这对于任何追求写实的影片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他们最初创作的本意就是以纪实性来针砭社会时弊。对于《小武》来说,这种高度的写实性更是代表性的体现了这一点,这与当时老牌导演为追求高票房而拍摄的商业电影有很大的区别。
《小武》与当时电影的侧面对比反映出的正是艺术性与商业性之间的矛盾。《小武》不刻意使用蒙太奇、力求绝对的真实场景、不为迎合观众口味刻意追求不真实的东西……“《小武》证实了这样一条真理:‘没有什么能比生活本身更有戏剧性更具感染力,什么挖掘提炼什么合理剪裁什么场面调度,都是骗人的东西!现实主义不需要这个!’”
在那个年代,电影《小武》用超出人们想象的真实刻画了成长变化中的中国面貌,更是将人们的生存状态展现的一览无遗。可以说,《小武》是伟大的,因为它没有“刻意的虚伪”, 虽然用镜头还原真实,展现真实,但却发现了电影就是电影,美源于实际的生活,真实的才是最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