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讲解了秋季养阴,首要注重饮食调理。今天我们继续聊聊秋季养阴的话题。
除了饮食方面养阴以外,生活起居方面也可以养阴。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农历的秋季7、8和9月,是万物成熟收获的时令,自然景象因一竺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此时天气劲急,地气清明。为适应这一时令,人应该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为宜,以保持神志的安定宁静,缓和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伤害。收敛自己的心绪,控制自己的感情,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志外驰,以保持肺气的平和匀整,这便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若违逆了秋气收敛,便会伤及肺脏,到冬天使阳气当藏而不能藏,便会发生阳虚腹泻之症。
战国时期秦国丞相吕不韦,是个养生高手,他认为,自古富贵之人都想长寿,寻求什么长生不老的仙丹妙药,只能是水中捞月,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早睡早起,才能身心康泰。所以他一直秉承早睡早起的习惯,身体一直很健康,几乎没有什么病痛。
但要注意的是,秋季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有“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此大家早晨起床不要穿得太单薄,尽管我们说“春捂秋冻”,但是也不能一味地受冻,平时多备几件秋装,做到酌情增减。
精神方面同样需要调养。
药王孙思邈的养生要方之一就是“再三防夜醉,第一戒神嗔”,说明养神在养生中功居首位。
如果不注意调摄精神,会导致精血渐耗、形体必衰。秋季养阴,要求做到安然恬静,不要有过多奢望,更不要过度思虑,尤其不宜动怒。这是因为怒则气机上逆、损及阴精,导致阳亢化风,诱发眩晕、卒中等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有这么一段:“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说明秋季养生首先要培养乐观情绪。
秋季虽天高云淡,但日照减少,气温渐低,气候渐渐干燥。深秋之时,草叶枯落、花木凋零,让我们看着就容易引起凄凉、垂暮之感,产生忧郁、焦虑、烦躁等情绪,秋风秋雨愁煞人。
越是这种时候,越应该注意保持心情平静,神态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
具体应该怎么办呢?要根据秋季情绪不稳定、睡眠欠佳的特点,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娱乐活动。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活了98岁,平时很注重养生。以前,一些新闻报道中,为了体现钱学森的敬业精神,经常描述他为了工作,常常一边抽烟,一边冥思苦想。为此,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还特意澄清说,父亲从不抽烟,也不喝酒,这是他一生坚持的原则。
事实上,生活中的钱学森每天除了浏览《人民日报》等传统大报大刊,还喜欢听听广播,这是他早年在美国任教时养成的习惯。在广播里听音乐,是钱学森主要的休闲养生方式,他认为,音乐给了他慰藉,也引发了他幸福的联想。这种独特的养生方式,就特别适合精神压力大的现代人。
此外,比如书画、养鸟、赏花、下棋等兴趣爱好,也能达到宁神定志,心理豁达,调节精神,强壮体魄的效果。需要提醒大家注意:无论是打牌还是下棋,都要秉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抱着娱乐的心态,不要把输赢看得太重。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咱们中国有个著名的围棋大师叫吴清源,他1914年出生,活了95岁。吴清源晚年的时候,写了一本自传,书名叫《中的精神》。他这样解释,“中”这个字,中间的一竖将口字分成左右两部分,这左右两部分分别代表着阴和阳。而阴阳平衡的那一点,正好是“中”。在围棋上,要思考“中”的那一点。
吴清源说:“我从来不把围棋当做胜负来考虑。无论输赢,只要下出了最善的一手,那就是成功的一局。”
当然,没有人能保证自己的心态永远平和,难免也有灰心丧气的时候,吴清源的经验是,每当痛苦时,他就背白居易的诗: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这种平和的心态,就是吴清源长寿的秘诀。所以,咱们同学们也要学习他的这种心态,即使是下棋输了,也一笑而过,要知道,保持心态平和,才是养生之道。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今天咱们讲了秋季养阴,平时早睡早起,精神方面多放松,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如果您有好的想法或建议,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祝大家平安喜乐,四时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