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除夕贴春联,记忆里是很有仪式感的一件事情。
这个仪式一般从早晨就开始了。
小学的时候,我们还和爷爷奶奶住在一个大家里,春联通常是由爷爷书写的。爷爷一大早就起床,把大院子用竹扫把打扫的干净利落。然后在院子中央摆上一张八仙桌,放上笔墨纸砚,旁边再放张小桌子。早饭过后,写春联活动就拉开序幕了,我这个小帮手也要上场了。小帮手的工作实际就是,爷爷裁春联的时候我给递纸,开始裁纸的时候我按住纸,往下裁动时我再往反方向拉纸,春联写完后我给放在旁边的小桌子上晾干纸,但我却干的不亦乐乎。
那时一大家子人口多,每年要写上十几副春联。爷爷写的春联往往都是“春回大地万物更新,福满人间百花盛放”“勤劳人家春来早 ,幸福门第喜事多”之类的,但每年总有两幅要专门写给两个叔叔。四叔五叔那时都还在读高中,正是学习的关键时刻。他俩房间的门上爷爷给写的春联是“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世上无难事,只怕肯攀登”之类的春联,鼓励叔叔们勤学精进。末了,爷爷也不忘给我赠一幅“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小对,让我贴在我的小书桌上。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第一次觉得春联好像会说话,对不同人表达着不同的希望。
初中的时候,我们和爸妈搬离了爷爷奶奶的大家,有了自己的小家。小家的春联改由爸爸书写。传承爷爷的好做法,一贯爱睡懒觉的爸爸在除夕那天却能起得特别早。收拾好庭院,爸爸拿出从集市上买回的春联集锦,而且往往不止一本,开始边抽烟边搜索合适的对联。在我家大门的门楼后方有两根立柱,是给我们几个孩子的春联专区。爸爸每年都会变换不同的格言,贴出不同内容的春联。从“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写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有劝学的,有励志的,有巧学的,有诱学的,内容广泛,意义深刻。除夕写春联,也成为爸爸教育我们学习成才的绝好时机。
写完春联,接下来就是张贴。爷爷很郑重其事地挨个春联小声通读两遍,分出左边和右边,然后再逐个贴上。轮到给两个叔叔门口贴春联的时候,就要用上我这个小帮手了。爷爷让我把两个叔叔叫过来,先教我念会,然后再由我大声念给叔叔听,含蓄的叔叔不知是否听得明白,他们只是点头不作言语。
爸爸贴春联的时候,我和弟弟都要站在他的旁边。一方面是给他传递浆糊和春联等物品,另一方面是听他敦敦的教导。他从春联的字面意思说起,把他知道的有关典故都一一道来。然后又说到大伯恢复高考后被冒名顶替没上成大学,讲到他因为乡里名额限制没参加高考的事,再三叮嘱我们几个要努力学习,“这副春联是专门为你们几个书写的,走出家门到学校的时候,都要记得好好学习。”
春联通常要在午饭前贴完。贴完春联,风俗是要放鞭炮庆祝一番。伴着鞭炮的隆隆声,除夕上午的写贴春联活动就圆满了。
除夕的下午,村里家家户户都把春联贴上了,沿街望去,火红的对联映着白墙灰瓦,灶前檐后散着屡屡的炊烟,年味瞬间弥漫了乡村。大伯这时会让我们去拿个小本子挨家挨户抄对联,看看谁抄的多,比比谁记得快,并作为年夜饭奖励的标准。“年年岁岁年相似,岁岁年年联不同”,在抄写春联中,我们竟不知不觉培养了兴趣,积累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我也有了自己的小家,住进单元楼,小家只需门口的一幅春联,每个房间门口都不再张贴。但我每年也不忘送给女儿一副手写的春联小对。
春联里传递的爱意和期待,就像泉水滋养着一辈辈的人,又像微风沁入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让爱学好学立志成才成为我们这个大家庭的优良传统。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我们这个大家庭,在爷爷、大伯和爸爸、叔叔的教导和熏陶下,先后有19人步入大学学堂,(有两人研究生毕业),走上社会的不同岗位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记忆小记写于2020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