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稿转载请简信
人类的很多精神都会发人深省,促人奋进,尽管志趣不同,但是积极类似,然而有一种劲头却会让人生疑,它依旧强调热血,不过丝毫不“正路”,它有个学名叫做“极限运动”,也同样有个诨名,叫做“作死”时刻。
极限运动作为电影的题材,并不是少见,但是有代表性,有商业轰动性,也有艺术感染力的却不是很多,这次我们就来盘点六部极限运动题材的电影,感受“作死星人”的魅力人生。
特工作死别样红:《极限特工》
将长盛不衰的特工题材和夺人眼球的极限运动相结合,2002年的《极限特工》玩出了新的花样,虽然詹姆斯·邦德已经用它的老牌英式帅气为特工电影下了定义,然而这并不代表特工一定得“帅”,他也可以“酷”。
范·迪赛尔便用光头肌肉相扮演了一位美国小混混,然而美国的特工局向来喜欢招安,不浪费人才,于是一个专门搞破坏的极限运动爱好者,便在政府的威胁下就范,从开始为了逃避牢狱之灾而勉强完成任务,到最后化身正义斗士,拯救人类。本片最大的看点并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男主角在雪山的滑雪动作戏,这个桥段其实很认真地在说:我们身边的运动爱好者,随时有被政府招安的可能性。
高处不胜寒:《绝命海拔》
永远不要对极限的高度报以确定的心理,那样只会让自己显得无知和浅薄,2015年上映的《绝命海拔》选取自1996年一次真实的探险经历,讲述的是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爱好者攀登珠峰的故事。
在极限运动中,也许很多只是调侃的“作死”,但是攀登珠峰这件事,绝对是严肃的。很多人或许会对作死运动抱之以嬉笑,然而世俗之人往往不能理解为何不能好好存活于世,而是非得找寻世界最高的坟地?
看完这部电影,或许会给你答案。
万丈高楼只等闲:《云中行走》
在110层米高楼之间横亘穿越,仅凭一根钢丝,一支铁棍,便毅然前行,而且在钢丝之上翻腾跳跃,无视众人哗然,这样的场面在罗伯特·泽米斯基的手中终于搬上了2015年的大银幕,更为令人震撼的是,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是真的。
极限运动的另一层境界或许是,动作并不激烈,可环境如同虎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然而对于这一运动的执行者来说,他往往从容以对,这样的“极限”已经脱离了生理,进化到心中。
《云中行走》带来的可能不是跌宕,而是让观众为了人类的无畏而感动。
赛车生气恃风雷:《速度与激情》
作为力量的延伸,速度向来是首选,而赛车这门竞技运动,更是屡次被搬上大银幕,然而最近几年,最为火爆的片子应该就是《速度与激情》系列了。
2001年,《速度与激情》第一部诞生,作为当年的小成本爆米花电影,片子当时面对的受众基本为街头青少年群体,不羁的性格,且喜欢Hip-Hop文化,而具备硬汉辣妹、赛车改造以及火爆场面的《速度与激情》从第一次登上大银幕,就开始吸引了一票目光,尤其是在华裔导演林诣彬的手中,这个系列愈加火爆,系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第五部,也就是在里约用拖车抢钱的那部。
然而让这个票房收割机加冕为全民IP的还是系列的第七部,也就是主演保罗·沃克的遗作,当保罗成为一种情怀寄托的标志时,在造神运动下,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票房对他的慷慨。
如果从极限运动来看,电影其实并不辣眼,然而它有令人垂涎的赛车和炫酷的场面,观众也能分分钟高潮。
最是人性胜天险:《垂直极限》
虽然同《绝命海拔》一样,《垂直极限》依然讲述攀登高山,然而片子并没有让冰雪奇观和极限运动成为唯一的看点,最为重要的是,它是在讲述亲情和人性。
影片从一开始便是父亲为救子女而牺牲自己,这种前提式的建制让影片的发展始终在一种悲情氛围中,哥哥因为被迫割断承载父亲的绳索而不再登山,妹妹因为哥哥的举动而和他疏远,并最终选择攀登K2山峰(仅次于珠峰的高度)来表达对父亲的祭奠。之后的山中围困,人性善恶的转换,其实都道出了:在极端环境和极限运动的背景下,人性的纤毫毕露。
看过此片,得到的是救赎,即使我们没有电影中人物的遭际,也该珍惜并前行。
颓废少年当自强:《狗镇之主》
希斯·莱杰即使饰演一个配角,也不会影响他演技的发挥,至少从这部《狗镇之主》便能够看出。
本片所讲述的其实是一项体育运动的诞生史——滑板,而由于是街头嘻哈风格,所以片子的质感很粗粝,同样带来的便是真实感,影片通过四个少年在上世纪70年代的街头生活,镜头聚焦出街头少年的伤感、狂欢、迷茫与坚强,其实片子的粗粝感和写实风格,我们在阿姆的传记电影《八英里》中同样能够发现。
可能只有对于喜欢街头文化或者嘻哈文化的人才会对滑板运动历史感兴趣,但是这部电影并不会缩减它的受众范围,而是在扩大它的受众圈子,因为滑板并不是每个人青少年时期的记忆,但是孤独和坚韧却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过程,《狗镇之主》能够在这个类型中拍的有观赏点,根本还是源于探讨的是青春,而不只是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