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存在的意义,只是用来层级化学生,选拔学生。除此之外,带来的更多是负面的情绪,如标签、屈辱、疏远、冷漠、痛苦……
有很多校长提出,要办一所有温度的学校。这种理念很好。但前提是,降低师生对分数的关注,才可能让学校成为一个师生共同觉得温暖、有生命的场所,学习才可能真正发生。因为,分数,往往让部分学生觉得学校冷如冰窖,让部分学生感受舒适喜悦——个体对学校温度的感知、对学校的喜好,大多数时候都因分数高低而起伏变化。
其实,在学校,不需要暴力,无论语言暴力还是体罚,分数对学生就是最大的惩罚。因为,唯一可以接受的分数只能是好分数。不及格或差一点的分数,就可能代表孩子品德不好,行为不良,家庭教育有问题…
分数不是自尊的等价物。
初中时候我的数学极差,分数真的很不好看。不好看的分数常常让我自信、自尊皆无,和分数好看的同学不敢多讲话。导致至今一旦遇到困惑或压力,晚上就会做梦考数学,往往拿着笔写不出一个字,出汗、哭不出…这种失败的经历,让我将痛苦、挫折和过失保存在心灵深处很久,幸亏在高二的时候将排列组合这一版块学通,终于找回自尊重新出发。然而,更多人会将这些挫败感永久保存下去,觉得自己无能,彻底摒弃改变的动机。很多人不明白,分数仅代表过去,不能让过去限制无限可能的未来。
分数,不是道德的等价物。
实际上,学校已经把与行为无关的分数本身变成了好和坏的等价物,甚至用分数来评判孩子阳光、向上与否。以至于,孩子为了分数而痛苦,在学校连笑也不敢大笑、连朋友都没了,更不会觉得敢于好奇、关心同学、热爱劳动…这些美好的品行,也是“好学生”的标志。
分数,不是爱的等价物。
它不应该成为学生“购买”在校尊严、获得教师的爱与尊重、获得家长笑脸的价值交换物。为了得到爱,得到尊重,学生往往会为了分数舞弊、为了分数抄作业、为了分数忘记学习本身!
因为分数,导致学校减少了师生、生生之间可能且必要的温暖、富有同情心的沟通交流;因为分数,教师会与真正的教学争夺时间,会为了分数而减少可能不考试但其实非常重要的课程部分。
实际上,分数并不能真正对学生的进步进行客观测量。学生的潜力、努力的决心、优势智能等等,并不能通过分数高低简单评价。因为当前纸笔测试得出的分数,更多是以事实为中心的监测。客观测验(Objective testing)除少数外,都是通过牢记事实和正确地复现出这些事实来呈现的,这是一个完全侧重于记忆、侧重于答案而排除思维的过程。可见,客观测验在性质上属于检测已知的东西,唯一有利的不过是督促学生熟记“记忆性知识”。这也导致很多学校,坚持闭卷考试——记住的知识一定比查寻到的知识更好吗?会写一些字,并不代表会写作,更不用说准确地、具有逻辑性地表达观点。很多时候,没有观点比没有知识更可怕!提不出问题比不能解决问题更无能!
对于学校,关于分数,我的观点是,平时的分数,可以忽略(不必次次汇报父母),可以慈悲(分层测试,让弱一点慢一点的孩子考大致能够掌握的部分),可以放大一点(在卷面分数上加上学生的努力)。因为,学校的每一次单元测验,不过是帮助学生自我检测对于过去知识的掌握,以及支持教师自我检测教学效能的工具,但教学效能,除了数量值(记忆留存度)应该还有其它三大价值——方法值、动力值、意义值。教师在这些方面的努力,恰恰并不能通过闭卷考试检测出来。
我相信,如果不是因为分数,学校的每一个孩子都很可爱。也因此,教师对孩子的爱,除了责任的爱、浪漫的爱,更多是基于对分数理性认识上的爱。
有了真正的爱,学校才能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