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是有过作家梦的,年少时那个梦来自于对童话故事里所有美好的向往和那些文字给予自己童年的温暖和慰藉,奇妙的文字可以编织你想要的更美的梦,亦可让你的内心不再孤独和脆弱。
即使高中毕业时有些想法也极其幼稚,考大学时填报志愿一栏里全是中文系,以为中文系就是讲如何写作的,上完大学自己就能实现自己当作家的梦想。结果差强人意,并未如愿。
刚工作时每日笔耕不辍,还是写过一些优美的文章的,很快从一众年轻人中脱颖而出,加入了单位文协,得过奖也被报社的领导青睐有加,报社到单位挖人,领导征求我的意见,儿子刚刚一岁,单位又刚分了福利房,先生说什么也不同意,在爱与家庭面前,个人的梦算什么!又幼稚的想:真想写东西,怎么都能写、在哪儿都可以写。
可现实往往会和你的想法背道而驰,担任单位某个部门的副职以后,刚好有一篇散文发表,被视为“不务正业”,赌气封笔,再不写除总结计划汇报材料以外的文字,文字不再是梦幻的世界,我那时内心经常纠结,如一首歌里唱的:“每一个晚上,在梦的旷野,我是骄傲的巨人;每一个早晨……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在呼来唤去的生涯里,计算着梦想和现实的差距……”
年轻气盛,那一口气堵了十几年,终是因为太在意别人的看法,真正的热爱,从来都不应该被什么阻挡,不应该为了情绪和压力而放弃。
直到儿子出国留学,时间上又有些空下来,才发现自己已经从人生的岔路口走了很远很远……再提起笔来,竟无语凝噎。就像木心在《鱼丽之宴》中说的:“我发现很多人的失落,是忘却、违背了自己少年时的志向,自认为练达,自认为精明,从前多幼稚,总算看透了,想穿了,就此变成自己少年时最憎恶的那种人。”回望这段岔路,人生在风中凌乱……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人至半百,怎么回来做自己,才是最难的功课,每日读一些爱读的文字,每日写一些想写的文字,慢慢触摸文字的温度感受文字的力量,不再做作家的梦,但可以与喜爱的文字相伴余生,也不失为一件美事……
沉下心来每日做一点点功课,做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