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武、伍子胥远程奔袭,复仇之刃刺向郢都
楚昭王登位的第八年,附庸的桐国叛乱,足智多谋的伍子胥设下了一计,一面佯攻桐国,一面送假情报到楚国,诱使楚国出兵伐吴。楚国令尹子常中计,以为吴国空虚,率大军直扑吴国腹地,不料中了吴军的埋伏,大败而回。这次吴国及时抓住机会,用一场高含金量的战斗锻炼了军队,打击了楚国,吴国上下倍受鼓舞,阖闾决意再用一次远程奔袭来上演一出蛇吞象的好戏,目标直至楚国郢都。
从吴国到楚国郢都,距离不下千里,粮草转运困难,一旦发起攻击,补给线容易被切断,就在吴国君臣为粮草补给伤脑筋的时候,楚国又及时送来大礼包。原来,楚国令尹子常不仅在国内贪得无厌,还常常将手伸向了它国。蔡昭侯来楚国会盟时,带了两块玉佩与两件裘衣,将一佩一裘献给了楚昭王,剩下的自己留用。这一佩一裘名贵非常,令子常眼馋不已,他厚颜向蔡侯出言索取,蔡侯反感子常的贪婪,开始不同意,子常就找借口将蔡侯扣留在楚国。唐成公情况类似,子常看中他的马,唐公不予,让子常窝火,因此也被滞留楚国,三年不得归。后来,直到蔡侯、唐公交出财物,子常这才放他们离去。蔡侯、唐公恨子常夺人之爱,手段卑劣,于是果断加入吴国为首的反楚联盟,为吴国转运粮草,保障后勤。楚国子常为渊驱鱼,四处树敌,将楚国一步步拖入灾难的深渊。
吴王阖闾与伍子胥、孙武等率精锐吴军奔袭楚国,先从水路沿淮河行进到淮汭,改走陆路,杀到豫章,这时楚国令尹子常才反应过来,发动大军赶到豫章,与吴军隔河相望,而左司马沈尹戌则领一军准备绕过吴军,截断其归路,再与子常前后夹击吴军。
本来楚军兵力占优,又占有地利,正常情况楚军胜利的几率更大,然而,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令尹子常关键时刻竟担心沈尹戌成大功进而风头盖过自己,于是,不等沈尹戌包抄到位,擅自先行发起攻击,渡过汉水,背水列阵,与吴军决战。结果,客场作战的吴军异常剽锐,此时的楚军外强中干,三战三败,退到柏举。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骠勇善战,不等吴王命令,先行攻击子常。
令尹子常捞钱是把好手,打仗明显花架子,他被夫概打得一败涂地,还带头逃跑,楚军彻底崩溃,做亡命之奔,后面吴军紧追不舍,一直追杀到郢都。沈尹戌得知子常决战失利,率军来救,寡不敌众,战死当场,以身殉国。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数百年来,楚国在历代先王的带领下,东征西讨,灭国数十,而楚国大体安宁,不见战火,更不用说郢都了。这次,楚国民众发现吴军蜂拥而来兵临城下时,惊骇不已,谁能料想一场灭顶之灾竟已降临。楚昭王在亲信大臣的簇拥下仓惶出逃,直奔随国而去,城中大臣与将士各自逃散,百年经营的郢都很快沦为吴军的战利品。
2、楚昭王避难,伍子胥鞭尸平王
这年年末,吴军进城后,被郢都的富丽堂皇惊呆了,回过神来后开始大肆烧杀抢掠。在满城熊熊烈火的映衬下,以万千楚人的哀嚎为背景,吴王阖闾志得意满:以弱小的吴国击败强大的楚国,攻陷郢都,即使是当年名动天下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都没能办到,自己却做到了,从此开创了一个时代,吴国将一跃为新的霸主,光耀千秋,何等的风光。
伍子胥自进了郢都,算得上故地重游,然而,这个国家、这座城市带给他的只有仇恨和血泪。十几年前,自己全家被无辜屠杀,自己身负血海深仇,亡命天涯,一路逃亡到吴国,从优渥的官二代沦落到人见人欺的乞丐,苍天不灭未亡人,后来被公子光从人海中打捞出来,在吴国开始了复仇之路。仿佛冥冥之中自有主宰,伍子胥率吴军千里奔袭楚国郢都,异常顺利,如果不是楚人几次自摆乌龙那么配合,自己恐怕很难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不过,历史多以成败来论英雄,嬴了就是嬴了。
葬有伍氏一门的乱坟岗上杂草丛生、怪石突兀,寒鸦啼哭,凄厉无比,此情此景更增添了伍子胥心中的伤感与怒火。始作俑者费无忌已经满门被杀,算是得到了应有的报应,而楚平王也早已长埋地下,伍子胥可不打算这么轻易的放过他,费无忌是推波助澜,楚平王则是真正的刽子手!他派人掘开楚平王墓,用绳索套出楚平王的尸首,伍子胥不顾恶臭,亲自执鞭,带着刻骨之恨,抽打楚平王尸体,直到累得抽不动了,再泼油烧掉,让其不得长眠地下。
将军孙武见吴军成大功后竟然屠城,认为此举有伤天和,大违自己本意,有心劝谏吴王,但阖闾更信任伍子胥,在郢都的伍子胥已经被仇恨冲淡了理智,难以与之理论,于是孙武悄然离去,从此远遁山林。
3、楚国命不该绝,吴国后院起火
伍子胥曾经的好友申包胥见郢都陷落,无力回天,长途跋涉西行入秦,面见秦哀公,向他痛陈楚国之殇,剖析楚国亡国对秦国的利害得失,恳求秦国出兵相助。秦哀公身为一国之君,心中自然以国家利益为上,出兵相助楚国并没有显而易见的利益,故而对申包胥好言抚慰,出兵一事却并没有立刻应允。
申包胥忧心楚国大难,泫然涕下,叩首不止以表示自己的诚心,直至额头皮开肉绽。秦哀公并非感性之人,答应要商量商量,然后拂袖而去,留下申包胥独自在庭上悲痛哭泣。一连七天,申包胥不吃不喝,只是靠在墙边哭泣,眼泪流干,继而流血,形容枯槁,声音嘶哑只剩干嚎。秦哀公及众大臣见申包胥如此情形,大为动容,纷纷感叹楚国虽然遭此大难,楚人如此,国不当亡,于是派兵出征,助楚国复国。
也许吴人的残暴带走了自己的好运,坏消息很快接踵而至。秦军杀到沂邑,大败吴国夫概所部;接着,楚军与秦军又合力灭了唐国,断去吴军一臂;令阖闾火上浇油的是,自己的老邻居越国趁自己出征在外,趁虚袭击了自己后方的老巢;更令他暴跳如雷的是,自己的弟弟夫概在被秦军打败之后,不告而别,跑回吴国后竟敢自立为王,要与自己分庭抗礼!是可忍孰不可忍,阖闾不得不率军退出楚国,心急火燎的赶回吴国,与自己兄弟决一死战。
就这样,楚国从危亡之际缓过一口气来。俗话说,一日纵敌,万世之患。错过了这一次,一心要灭亡楚国的伍子胥至死再也没能踏进郢都的大门,伍子胥日过中天,等待他的,将是暗沉沉的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