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28
L5 目标分析(一)
目标和自我决定论
在明确要把事情做成什么样子之前,首先要问一问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
仅仅是为了得到别人认可是不足以作为长久动力,需要为工作本身赋予意义。在每一件事情中积累属于自己的经验,踏实成长才是对自己最好的回馈。
目标的意义是什么?
目标赋予我行动的动机,让我不再停留在原地,对现状不满,却又不知道前行的方向。
心理学有个著名的理论,叫做自我决定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有一个最基本的心理需求,那就是自主性的需求———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行为有选择和决定权。也就是说,我们做一件事情得是因为自己想做,而不是被迫或者受到强迫而不得不做。如果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而是受到外界压力不得不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就会缺乏内在动机,很难从中获得快乐。
简单来说,没有目标的人会缺乏动机,随波逐流;只完成他人制定的目标,当外界奖励消失时,便无法产生持续的动力。
当目标越来越靠近“自我决定”的目标时,才能逐渐建立起信念,让你在人生中无惧风雨,并且越努力、越快乐
学完自我决定论,大家可能会产生这样一一个疑问:目标和动机,这两者到底谁决定谁呢?
这里我要澄清一下,目标和动机不是谁决定谁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清晰的目标可以强化内在动机,反过来,强烈的动机可以促进目标的实现。
此外,做同样的一件事,受到目标和动机差异的影响,过程体验可能截然不同。
例如说:同样是学习,动机是为了炫耀或者安抚焦虑的同学,会敷衍了事,以“没时间完成”为借口, 最终发现自己没有任何改变。
而自己因为真心想要改变和兴趣而学习的人,则会尽可能地抽时间学习,并且学习过程也会十分愉悦,最终效果自然更显著。
这,也是改变的底层原理:当我们真正树立起靠近自我决定的目标时,改变的连锁反应就自然地从底部发生了。
通过自我决定理论和改变的底层原理,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因此,如果你经常觉得自己做事容易半途而废、容易厌倦现状、陷入迷茫,很可能不是毅力、意志力不足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目标问题。
在我讲自我决定论的时候,经常有学员问我:“工作中的目标通常是领导安排的,不以自己的意志力为转移,如何为目标赋予内在动机?
这是一个好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清楚目标的分类:目标分为内驱目标和外驱目标。
简单来说,外驱目标是“他人让我完成的目标”,一般没有完成会有相应的惩罚。
例如说:大部分人在工作上还没能到自己制定目标的程度,属于领导给自己分配任务执行,这种属于外驱目标。
而内驱目标则是“我为自己做些什么",是自己给自己制定的目标,需要我们的持续行动。
例如说,我们平时给自己立的“flag”,给自己制定IDP,这些都是在非外部压力下,自己期望能达成的目标,属于内驱目标。
两者的处理方式不同:内驱目标要赋予信念,关键是保证内驱目标是你真正想要的,而不是模仿他人的,否则很难持续,也不会行动。
那外驱目标也不是就只能被动执行,需要为外驱目标赋予价值,关键是确保目标按照预期达成,自己在达成目标过程中有所收获,获得成就感。
我们再看看自我决定论这张图。
通过一些调节手段,我们就可以让原本属于外驱的目标逐渐靠近内驱。
后面讲的重点知识--目标再定义,我们将会学习利用目标再定义清单去对外驱目标进行调节。
由此可见,外驱目标和内驱目标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而职业目标其实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具体而言就是,我们需要通过认识自我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再通过兴趣和能力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
但这只是确定了职业目标而已,职业目标的实现还需要平台的支持和他人的帮助。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在完成外驱目标的同时去一步一步地靠近自己的职业目标。
因此,目标管理课程,首先会让你从全局的视角了解目标,掌握基本的目标管理方法。
然后学会认识自我,找到职业定位,利用这些基本方法解决个人职业发展目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