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方法
立秋
作者: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立秋代表着秋季开始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凉爽的秋天即将来临。因而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
立秋三候:“初侯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二侯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三侯寒蝉鸣”,这时候的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一候为五天,立秋十五天,逐渐变凉。变凉是气候趋势,根据立秋三候的描述,或许处在气候偏冷周期时,就有这种情况。
“秋老虎”一般在立秋以后短期回热天气民间称为“秋老虎”。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立秋后白天仍然炎热,但早晚寒气将渐盛,虚弱人群要避免寒气侵体。不同于长夏属湿,入秋后燥令当时,天气干燥,靠近暑天属“温燥”、靠近冬天属“凉燥”。
秋季养生
秋季五行属金、通于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情绪比较容易低落。秋天要特别注意情绪调适,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遇到伤感之事应主动排解。立秋之后起居方面最好做到早睡早起,待天气更凉爽后建议加强体育锻炼,有助于气血运行、疏导肺气。
立秋后,绿豆加百合的吃法可以暂且“歇歇”,脾胃虚寒的人勿吃冰镇西瓜,待在空调房时肩颈、肘膝关节处也该“捂”起来。
饮食方面不妨吃些滋润的食品,如:银耳、百合、蜂蜜、核桃、芝麻、梨、荸荠、芦根等,既清热又润燥。
在古时候也有 “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的抗秋燥饮食良方,早上喝些淡盐水,晚上喝些蜂蜜水其实在一年四季都是不错的养生秘方,在立秋后尤其适合,是当季美容养颜、润肠排便的简便良方。
进补需谨慎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是立秋不宜特补,立秋前后适合吃一些祛湿的食物。来缓解脾胃的运化功能,再进补会更加科学。
手部砭法调理方法如下:双手交叉掌根轻轻摩擦,自然放松状态下效果更好,一般湿气重的人,很快就会排出粘粘的东西,这个方法非常简便,可以长期坚持。
手部砭法是古老而新颖的养生方法,是古老砭术与现代全息反射疗法的完美结合,让我们一起了解手中的世界,动动手让身体更健康,一人学会、全家受益、终生受用!热爱传统养生、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