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也就是2005年的年末,随着博客的兴起,我开始在写MSN SPACE上写东西,上面都是MSN上的一些朋友,也没什么人看。当时觉得MSN SPACE是个不错的写日志的记录平台,可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后来自己写了一段时间没了动力,再后来MSN SPACE走到了尽头,几年前宣布之前的数据全部导入新浪博客,甚至MSN自己都走到了尽头。今年的10月29日,我又开始写“每日一写”,每天发布一篇千字左右的文章,简书是主力的发布平台,写到现在42篇文章,共计写了48888字,没漏掉过一天。如果能够穿越回到十年前,我想最有价值的事情是告诉自己应该继续写博客,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要么就是现在,现在开始写下去或许并不晚。
书写是对思维的整理,备忘,缓存。每个人的大脑容量都是有限的,每天经历过的事情,参加过的活动,读过的书,见过的人,脑子里闪现过的灵感都占据着大脑的硬盘空间,对于自己有意义的事情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再过段时间说不定就被其他的“硬盘数据”覆盖了。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记录下来的原因,我甚至不太记得一个月前很多读过的书和参加过的活动,因为它们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已经变得支离破碎的碎片了,可是当我打开之前的当天的简书记录,一切又变得如此鲜活,有据可循,有迹可追。
自媒体时代,能讲相声的变成了罗永浩,能讲故事的变成了罗振宇,再小的个体也是品牌,嘴皮子不利索那我就用写的吧,书写也可以创造个人品牌。
书写是自我对话,自我反省,今天和一个开真人图书馆的朋友聊天,他说他读书最大的目的是向内求,认识自己。晚上回到家就是打开电脑,把今天发生过的有意义的事情记录下来,做一个梳理,看看自己今天有没有虚度。
书写是自我成长的方式,让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每日阅读,每日写作,每日思考,更加专注关注自己的成长。
书写是一种生活方式,书写能够让我把工作,生活,经历,学习,思考串联起来。
书写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事情,不断地滚雪球,交到更多的朋友,开阔更多的视野,形成良性循环,除了每天自己写,我也经常看别人写的文章,今天在笔耕不辍群主弘丹的《当我吃褚橙时,我想到了什么?》这篇文章里提到:
我常常被数学上的复利的魅力吸引,复利的魅力在前期并不是那么明显,经历了几年的积累之后,就会成指数型增长,年数越多,财富增长越明显。
我们的人生也可以用资产负债表来表示,每天都给自己积累一点正资产,正资产以复利得形式增长,虽然在最开始的几年,变化并不是很大,但是突破了某一个点之后,效果会是非常巨大的。
复利的秘密在于时间上的持续,如果你在前期中断了,那结果就是功亏一篑。即使你突破了某一点之后,增长速度很快,如果你放弃了进步,结果也还是会从高空中跌落下来。总而言之,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无论何时,你都应该持续得努力;无论何时开始,都不会太晚。
开启复利人生,即使你每天只进步一点点,一年之后,进步也会是非常大的。
可能面对的问题:
没东西可写,因为每天都过着重复的生活。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每晚抽出2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有意的演讲、讨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之后,成功会向你招手。
没有持续的学习和思考。《暗时间》的作者刘未鹏提到——为了打破这个死循环,不要永久停止更新你的博客,就算你两个月,三个月都不写,只要你每篇都是写自己思考的产物,写有价值的东西,在互联网上,金子的确总是会发光的,因为有无数的信息聚合平台在期待这些有价值的内容,有搜索引擎为你的内容提供海量的潜在读者,有海量的人肉在手动挖掘和转载那些有价值的东西。我们所能做的最差的一个决策莫过于停止做一件没有任何坏处,却又一大堆好处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