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冰雪译文】
樊迟向老师孔子请教智的涵义。孔子说:“专心致力于人心道义,祭祀诚敬、祭神如神在,但要敬畏疏远,不可沉溺于荒废与此道,可以算是智慧了。”
又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仁者,对于难做的事要抢着做在前面,为人之榜样;其实功不唐捐、至于收获名利则要退后,这样就可以称为仁了。”
周人尊礼,事鬼敬神,当是时未曾礼坏乐崩。于神远敬畏,与人近忠心,于鬼称“事”,于神称“敬”者,礼数(shuò)故言事,礼疏故言远也,故《论语》此文统言“敬鬼神”。夫子所以告樊迟者,正是教之从周道。
《四书恒解》曰:君子畏天命。若不敬鬼神,即不知天命而不畏,任其心之所之,无恶不作,曰“吾远鬼神也”,小人而无忌惮,其祸己祸人曷有穷哉?然敬鬼神者,畏获罪于天,纠其邪慝(tè)耳,非谓媚祷求福。盖鬼神司天地之功化,以天地之心为心,以天地之道赏罚人,不务民义,即失天理,去天日远,安有福之理?故务民义者,自能敬鬼神,亦能远鬼神。
古人认为神明通乎天地,“祭祀非嫥(zhuān)为祈禳(rang)而设,祸福必不因祈禳而移,神聪明正直而壹,不加福于谄黩(chǎn dú)之小人,加祸于守正之君子,知者见之定焉。” 所以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哉万物育哉。今人信仰全无,物欲横流,破坏生态环境,不尊自然,大川干涸小川恶臭难闻,化学液体乱倾,将来的复修代价更大,全球变暖何谈四时行焉。
先难而后获:对于难做之事,身在人先,为人之榜样;面对收获之时,则当在人后,以礼让之。获,得也,意思是“获功得禄”。范宁:“艰难之事则为物先,获功之事而处物后,则为仁矣。”
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多欲,修十义人伦,讲信修睦,尚辞让,故《礼记》曰: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家风家训家规家法条条正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国泰平安人民祥和,则万物生生不息、则笑看小儿戏卧溪头莲蓬,听取蛙声一片矣!
【附录文献参考】
《左传》曰: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李炳南曰:樊迟问知问仁,以资施政。政治的要务,即以“人伦十义”化导民众,教民敬鬼神以报德,然而不必凡事皆求鬼神。如述而篇说,孔子疾病,子路请祷。孔子曰:“丘之祷久矣。”不造恶事,所行皆善,无愧于天地神明,就是祷。如此,即是智慧,故云:“可谓知矣。”仁者先为其难,而得功则在其后。《礼记·中庸》篇说:“力行近乎仁。”故云:“可谓仁矣。”
朱子曰: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智)者之事也;先其事之所难,而后其效之所得,仁者之心也。
程子曰:人多信鬼神,惑也。而不信者又不能敬,能敬能远,可谓知(智)矣。又曰:先难,克己也。以所难为先,而不计所获,仁也。
刘宗周曰:人只是一心,只无二无杂便是道。第一是祸福心害道,进之是欲速助长心害道。惟知者知当务之急,而不媚神以邀福;惟仁者勇于力行,而不累于正助之私。知以及之,仁以守之,由粗以及精,而渐复其心体之纯,其于道也几矣。夫子告樊迟,亦彻上彻下法也。
陈祥道曰:务民之利,而害在其中焉。务民之利,非特其利不可以必得也,失义而得害。然则务民之义,孔子以为知,不亦宜乎?
张栻曰:民之义,百姓所公共之义,如大学所谓“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是也。敬鬼神而不能远,是惑而已;远而不敬,是忽而已。敬而能远,而后为得。二者皆知之事也。先难后获,先其难而后其获也。勉为其难不计所获,循循不已,久自有至。若先有蕲(qí)获之意,则固已自累其心,而有害于天理矣。
《论语正义》曰:惟知敬远之义,则吉凶顺逆,皆可顺受其正,修其在己而不为无妄之求,斯可谓智矣。
徐英曰:义者,宜也。尊天敬鬼,追远慎终,所以教民知本安命。然不可昵于鬼神之事,昵则惑矣。能务民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斯之谓“知”。仁有生生不已之意,当务为急,不畏所难;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斯之谓“仁”。
【本章书目】
《大学》《中庸》《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注疏》《论语集注》《癸巳论语解》《论语全解》《论语正义》《论语新解》《论语讲要》《论语集释》《论语会笺》《论语学案》《论语后案》《左传》《四书解义》《四书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