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五天,每天30至60分钟不等,我读完了东野圭吾的《秘密》,也连着五天,在更文里分享了这个《秘密》。
关于这部小说的内容,在我的更文中已经讲了一遍,就不再赘述了,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一堆秘密。
五天读一本小说,在我,是很慢的速度。换做以前,这样一部精彩的小说,怎么着一天也就读完了,哪怕熬夜,也要一口气读完。
何况,这又是我喜欢的东野圭吾的作品,而且,这本书并不是很厚,远远称不上是大部头。
这次之所以读这么慢,主要有下面三个原因。
01. 亲身实践,将读书时间模块化和纪律化
我在11月6日的更文《只用3招,教你“无痛”养成每日阅读好习惯》中,分享了3个找出读书时间的小妙招,其中的第三招:将读书时间模块化、纪律化,对我有很大的触动。
时间总在不经意间流过,匆匆忙忙的我们很难腾出大块的时间去读书、学习。而每天抽出一、两个30分钟的时间,还是相对比较容易做到的。
五天的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我很适用。基本上,我都是利用午休的时间,读上半小时的书,下午再抽空把更文写出来,啥事也不耽误。
这样一来,我就基本做到了将读书时间模块化和纪律化,今后可以继续实践了。
02. 加深印象,便于更文。
我是一个特别喜欢看小说的人,我这500多度的近视眼就是从小躺着看小说看来的。
小时候,逮着啥看啥。从连环画到探案故事,基本上就是看热闹,追着故事情节一路看下来,很是过瘾。
中学时,也看过不少中外名著,一口气读完一本小说,跟着书中的人物哭哭笑笑,相当投入。上大学时,看了不少言情小说,三毛、琼瑶、亦舒等,差不多看了个遍,金庸的武侠小说也几乎看全了。
工作以后,就没那么多时间看小说了,但这个爱好从未改变,有机会就会捧着小说看。那叫一个如痴如醉、废寝忘食。
细数起来,从小到大,我看了不少小说,也常常梦想着自己能写小说。然而直到今天,梦想也依然是梦想,成不成真的,还一点谱都没有呢。
按理说看了这么多小说,多少也算受过一些熏陶了,不是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吗?可我为什么下笔那么费劲呢?
究其原因,我想大概是因为之前看小说,纯属看热闹,被作者牵着鼻子,被人物、被情节吸引着眼球,不管不顾地一路追赶着,快速看完结局,就把书扔一边了。
什么写作手法、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心理刻画、作品寓意,压根就没关注过。这样看下来,除了觉得过瘾以外,收获甚微。
因此,这一次我决定放慢速度,仔细体会,加深印象,从复述故事入手,通过慢慢读、细细品,收获不一样的体验和快乐。
第一次尝试,至少把书中的故事较为完整地叙述了出来,对我来说,这就是一个进步。
03. 重温作品,不急于知道结果
其实,这不是我第一次读这本《秘密》,早在数年前我就看过这部小说。当然,那时只是囫囵吞枣似的看了一遍,没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只记得小说很好看。
甚至,连故事的走向和结局也记不大清楚了。
但毕竟是看过,多少还有些印象,读起来也就不急在这一时半会儿了。
还有,要遵守每次30分钟的阅读时间,也为了能复述出故事,并据此写出日更文章,就不能再一味地求快、求过瘾了。
于是,《秘密》就这样被我慢慢地读完了,也讲完了。
由此我发现,小说也并不是非要一口气读完才过瘾的,慢下来,在一字一句中,读出人情世故,读出人间冷暖,读出喜怒哀乐,读出善恶美丑。
慢慢读,细细品,自有更多的体验和乐趣。
我是安然,推荐你加入简书会员行列。愿与你在简书上携手同行,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