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阅读 日更第15天
真正的读书学习,是要走出阅读的舒适区
讲书并分享一本书的过程要经历三个环节,第一是筛选,第二是过滤,第三是选择。
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时刻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我能不能准确地把握这本书真正的含义,理解这本书。
第二,我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这本书真正的含义,且表达清楚?我的信息效度和信度如何?
第三,我表达出来的内容能不能让没有读过这本书的人无障碍地理解,我的语言风格是否通俗易懂,能否被二次传播?
这三个问题是每个读书人在读每本书时都要铭记于心的。
而在讲书的过程中,这已经变成我的“肌肉记忆”了。
所以每读一本书,我都是带着问题去读的,读完要先回答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我才会讲给更多人听。
这种类型的输出,每一次都意味着从被动阅读变成了主动阅读。
通过讲书的一套方法,经过自己的处理,将所有高深莫测的句子转换成自己的语言,再讲出来。
这个过程是很“磨人”的,时常会让人感到大脑很累,很不舒服。
但读书就是要真正理解其内容,把书本里的东西变成自己的。
我认为我现在做“樊登读书”,和读者想要学习的这套讲书方法,其核心意义都在于为知识松绑。
当我拥有一方面的知识,并且让更多的人也拥有这方面的知识时,知识的效用就变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