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提到小耳朵的肚子硬,也许是因为妈妈没有及时回应造成的,今天就赶紧来讨论一下对策吧。
我们会把孩子想象成一张白纸,画下去一笔画错了,怎么办?
我们不是完美的妈妈,我们确实不可能100%的满足孩子,我们的不完美一定也会对孩子造成心灵的创伤。背负着沉重的压力,我们要怎么做一个好妈妈?
在这种假设下,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即使我很努力的学习,很用力的生活,竭尽所能我仍然觉得只有六十分。(参见我之前的文章《六十分妈妈》)
那我们换一种隐喻,假设孩子是一粒种子,会发生什么?
一粒种子,种在土壤里,阳光雨露,种子自然会发芽,嫩芽自然会生长。根越扎越深,枝繁叶茂,这一切不会因为我们偶尔忘记浇水,就不发生。即使在种子上面压块大石头,不要紧,它总能找到缝隙坚韧的生长。生命天然地就有趋光性和扎根性。
球球开始试着爬行的时候,总是往后退,看起来他手部比腿部的力量大。和他几乎同时出生的团子,一个多月前就会爬了。不过不用担心,十一长假期间,突然有一天他会使用腿部的力量了,就一溜烟儿地爬老远。我们住在二楼早晨光线不是很好,球球每天都往阳台爬,就是往有光线的地方爬。这像是他的本能,飞蛾扑火。
爬行锻炼了孩子的手脚协调能力,就像部汽车,后轮驱动前轮转向。我看到楼下13个月的男宝宝硕硕,妈妈没有提前拉着他走路,而是让他自己在家里随意爬行。经历了几个月爬行,肌肉得到了充分练习,下肢就像树根稳稳地扎了下去,现在硕硕走起路来稳当当的。
人性向善
Ted有个演讲以及同名书《我的父亲是恐怖分子》,我们不会给孩子比这还恶劣的环境了吧。看看主人公说什么,
我的父亲是恐怖分子,但我选择了和平
You can choose your way.
仇恨如此消耗生命,何不好好生活?
还有一个真实的案例,有个十六七岁的男孩,学习成绩不好没有去考大学,父母就送他去技术学院,想让他学门手艺。可技校里都是不务正业的小混混,很快他跟他们一样,抽烟、醉酒、打架,变成了小混混中的一员。父母很担心,他也不想一直这样下去。父母介绍他去另外一个城市的工厂跟着老师傅学做工,他的生活环境突然变了,师傅夸他努力学得快。这个男孩没有跟原来的小混混在一起之后,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阳光少年。
心理学家在实验中发现我们的大脑中一种“镜像神经元”,就是我们会不自觉的模仿周围的环境。“夫妻相”,有没有?而且是越久越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没有?我们被自己的周围环境以及周围的人所塑造。
那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就多带他们去那样的环境里,多接触那样的人。育儿专家经常教导我们“希望孩子卓越,自己先卓越”,我想这也许是理论依据。孩子和父母接触的最多,他们模仿最多的人是父母,刺激他们镜像神经元最多的人是父母。
孩子是有生命力的,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不会画一笔就画坏了。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陪着孩子一起生长,成为我们最想成为的人,做好孩子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