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与入世

事关智慧

一直喜欢老庄大于孔孟。

老庄潇洒,孔孟现实。

从老子的玄妙到庄子的善变机智,老庄之学与尘世保持着相当的距离。总觉得老庄像一座迷人的仙山,却斩断了与外界所有的通道——这样一来,愈发迷人。但是,真正有天赋的人才能到达这里。李白只是在生命中加入了一点老庄的淡然,就活出了亘绝古今“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的潇洒。而彻底逃离尘世官场的陶渊明,却成为了古今文人心中的坐标。而道家历来不是人人所能到达,如果没有虔诚的心和安静的与山水以及大自然最深的律动相合的悟性,便也只能沦为“厚黑学”的尘世之学。

喜欢庄子。活于尘世却如此潇洒,在他的各种让人匪夷所思的寓言故事和论辩技巧里,形成了一个只属于自我的,超然的,让人久久仰望的世界。没怎么听说过他有妻子,只听说过他在妻子去世之后“击缶而歌”,穿越古今生死的无人企及。没怎么听说过他有朋友,在记载里,出现最多的好像只有惠施。然而惠施在孔子面前,也不过是个辩论才华和人生境界的“双重陪衬人”而已。著名的《濠梁观鱼》的故事,还有《惠子相梁》的故事: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 chú),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yé)?”人生境界的高下,皆在于此。然而,惠子去世之后,庄子却仍然不可遏抑地嚎啕大哭——可能也只有作为哲学家的惠施,才可以慰藉庄子心中天地浩渺,知己难求的孤寂吧。更不用说以“天地为棺椁”的汪洋恣肆了。不经世,不致用,“无用乃大用”。

中国的历代文人,在人治的世界里谋生,在儒道的世界里沉浮。

旷达如苏东坡,也经历了人生爱情的不断失意,在尘世的风雨中不断里历练和提纯自己的心灵。“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一湾护城河绕了半座城,满城处处春花明艳,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千家万户皆看不真切。“花退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讲的是鲜花凋零,青杏初长成。既感叹美景不在,又赞叹新生初现。“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心灵已然寂静无欲了,不会再为外物所动。这一生漂泊不定,好似无法拴系的小船。民间海南对苏东坡如神祇般的敬仰,在被封建皇帝和党争笼罩的国土之上,他一路南下,只留下对命运的深刻认同和不朽的功业,还有不朽的饮食,甚至还有那个怕士大夫来抢生蚝的不朽笑话,在海南这个尚未开化的蛮荒之地做了一个杰出拓荒者。对当时的统治者来讲,苏轼是“无用的”,对文人精神世界而言,苏轼是“大用”,他是立在中国文人心底的“无字碑”,当尘世的铅华落尽,自我完成了凤凰涅槃的壮举。是儒学之世的道家样板,在高度复杂的人生境遇中,儒道相得益彰。

儒释道都是现实世界的入口。没有好坏之分,高下之别。只是就在这一刻,更需要什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有人说:“儒家是入世的,道家是出世的。”我对此持不同意见。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仁”,主张“礼”,亚圣孟子主张“施...
    sunny321225阅读 9,143评论 2 20
  • 1.出世与入世 入世与出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就像儒家的思想趋向于入世,而老庄的思想却是趋于出世的,在我看来,...
    雨韩阅读 7,773评论 30 18
  • 周日,骑行! 出门,天阴沉,微凉,微雨丝!向左,繁华都市,人丁兴旺;向右,直接遁入荒野,少有人迹!迟疑了一下,还是...
    印证来过阅读 2,206评论 0 0
  • 佛家语所谓:“出世,入世”出世就是抛开世俗的杂事、欲望,一切随缘行事,与周围的人、事没有矛盾,达到一种精神...
    悼光者阅读 5,982评论 14 36
  • 绿滨垫@过往的夕阳 绿滨垫黄昏近了,夕阳变成了火红色,像羞涩的少女恬静而充满活力。天空也映上了微微的红色。 一会儿...
    生态格网绿滨垫阅读 1,07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