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正坐在上海开往贵阳的火车上,下午4:56分。
随着对现实社会更深一步的了解和接触,曾经很喜欢看的提升认知和各种方法类别的书籍逐步的减少了,而更多的把注意力集中起来提升自己可见的能力上,借此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
这里可以讲述一个道理。
有一些境界比较高的书,书是好书本身没错。如果你是一位政治家,已经成为了这个国家的领导人,接下来需要治理这个国家,那么你一定绕不过去的两本书,一本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另一本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读了这两本书对于你治理这个国家会有很大的一个好处,或许从书的理解中可以做出一番伟大的政绩。
但如果你是一个学生,就一个普通人,你读了这两本书之后整天满嘴跑火车,各种理想和报复只会说,那这两本书不读也罢。
对待这两本境界比较高的书,去读它本身没错,但我认为读完这两本书最好的一个心态是:在你的心里去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每天给这颗种子施肥,浇水,长大后杀虫,让这颗种子茁壮成长,不让它枯萎。等到自己达到了那种境界,然后在施展一身的才华,这才是一条可实现的现实路径。
曾经读到过的某些书,也曾误以为自己各种牛逼,对各种事和人看不起,或者不屑于。拉回到现实就一句话,你谁啊你?
从学校到社会的成长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应该用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只花少许的时间去读一些思想类的书籍,这才是符合这个社会的现实生存法则。
什么时候思想的书籍对你作用会很大?
等你达到了稻盛和夫的那种境界,对于世界,对于宇宙的理解有一个深度,在按照自己的思想去管理企业,这时,思想对一个人在现实世界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
对于个人能力增长而言,我敢说看史蒂芬·科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绝对比看柏拉图的《理想国》对你的影响要大。虽然从时间的尺度上来说,柏拉图一个哲学家,思想家,写出的这本书对世界的影响很大,但具体到个人的话一定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对你的能力增长影响更大。
到什么样的境界,读什么样的书,需要什么样的能力,这都因人所处的社会地位有关。认识到自己现在所处的社会地位,习得此时最需要的能力,这是一条聪明的个人成长道路。
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和一位上市公司老总。
没错,你可能刚大学毕业,大学学的是管理学,而且是在北大清华这样顶级学府学的管理学课程。那么,你到了一个公司是拿着你学到的管理学告诉你的领导,应该这样管理,还是先慢慢的干实事,通过自己干出的成绩证明自己的才能,然后再把你学到的用出来呢?
对于管理学,你一个大学生管理学科班毕业,对彼得·德鲁克的管理学经典书籍学的通透,但现实情况可能是,你学的那么多管理学知识,都不如你公司的老总通读一本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作用来的大。原因就一个,你们彼此的境界不同,所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一样,掌握的社会资源和个人影响力也不一样。
从现实考虑,你可能刚步入职场,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还没有明确的方向,迷茫。这时读一本古典的《跃迁》对你的帮助可能更大。
具体个人建议和给广大青年的建议,那个对你帮助更大?
我们先来看一些智者的话语,就比如查理·芒格的那句话,“要想得到某样东西,是让自己配的上它。”他给出的这句话是通用的,是给广大青年的人生建议。有用吗?确实有用,但只是在一个大致的方向有用。
给广大青年的建议是一个大目标,而给你个人建议是一个小目标,小目标可以着手立刻去做,而大目标是为了不让自己犯错,行动带来改变。
人因境界不同做的事也不同,读的书也不同。
就如在得到app上面,最受企业家欢迎的课程有《华衫讲透孙子兵法》,这门课获得了360周鸿祎和海底捞张勇等企业大佬的推荐,而对于我一个学生来说,对我帮助更大的可能是古典的《超级个体》,因为超级个体针对的是个人发展,而《孙子兵法》对于一名企业家来说更多的会是在战略的发展上有所帮助。
所以,当自己被各种理想情节和各种虚假的精英幻想所包围时,不妨迈出一只脚,踩在地上,去感受一下现实的情况,这只脚踩的大地到底有多牢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