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放在哪里

2016.01.03

每个活着的人,都有着一刻时刻跳动的心。

把“心”放在哪?

放在手里,捧在怀里。

到底哪里才是适合它栖息的地方呢?

或许很多人考虑过有关“心”的故事,在新柏拉图主意哲学的影响下,心灵大师相信,心灵一半存在于时间中,一半存在于永恒,只有时间和永恒融合,才能赋予生活内涵和活力。

心灵经济学述说了这样一个事实:要步入思想,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全新境界,必然要付出高贵的代价。这样,心灵休憩的地方才会更宽敞一些。

其实单单从“心”这个字面可能看不出来什么,也或许它太过抽象,理解起来会有些困难。但是如果能把“心”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就简单多了。有些时候,总是能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心灵的复杂性,这也就从另一个方面显露出了它的幽深和微妙。

当内心产生某种感觉时,总是很难用语言来表达,只有通过故事和意象来描述。所以说,这不是理性地认知,而是具体的某种关系或细节。当能慎重地考虑这些因素时,或许就给“心”腾出了一片天。

在现代普遍观念的引导下,很多人盲目地追随社会的各种脚步和潮流。很多人会想直接地通过某种方式来了解:该如何为人处事、如何面对人际关系等,然而却忽视了为自己的生活添加一些仪式化内涵,让“心”在这里小憩片刻,或许这些有问题会迎刃而解。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生活的导师,为自己制定一些礼规,设立一些标准,免得自己让“心”找不到方向。

在一本书中,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与食物有关的梦里,她发现自己的食道是用塑料做的,长度不够,不足以连同到胃。这种诡异的现象,很多人都会惊讶,为什么会这样?只能告诉你:那是梦里。但是这却反映了一个问题:我们与内心世界的联系总是那么的不深入。如果你对神学有了解,或许这样的解释就不难理解。

生活的艰辛,脚步的匆匆,都没有时间来静下心来听听“心”的声音。虽然思维可以消化观念,产生知识,但是心灵却可以消化生活和经验,产生智慧和个性。

为什么你会吸收来自不同世界的“声音”?这一切只源于你,倾听“心”的声音太少。

不管你有多忙,你有多累,还请你抽点时间听听来自心灵世界的声音,或许在这个世界,你会获知另外一种信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