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每个孩子多多少少难以避免在成长的过程中留下创伤,我就是一路流着眼泪一路爬行向前的孩子。在这里真的不是想向父母讨伐,而是现在身为人母,深深的了解,每位父母本心都是爱自己孩子的,只是他们还没学会爱,却要开始爱了。
也就是因为这些创伤,让我明白哪些亲子沟通方式是值得思考的。是否有更有益于孩子自身个体自主独立发展的方式呢?虽然平时也在尝试,可总归还是不很确定,我这样的做法是否确定是对孩子有益的?内心有个声音响起,孩子不能被耽误,我要去学习,看看有没有可以帮助到自己更好的引导孩子的方式。
参加正面管教家长班之前,有两次的亲子交流让我触动很大,也是让我更加坚定要往这个方面多花精力,多投资的学习的原因之一。
一次,乐乐(我家九岁的小公主)考完试放学回来的路上,我在开车,她坐后座突然对我说:妈妈,我真的好幸运。我问:“为什么这么说呢?”她回答:因为我有个不是很在意我成绩的妈妈”我回答:宝贝,谢谢你,妈妈其实在意你的成绩,可是妈妈更在意你的感受......”当时,我说完这些,我自己都愣住了,这些话蹦出来时,是不经思考和预设的,是的,那是当下真实的表达,那时我真的不知道任何正面管教的方法,只是我很在意平时和孩子的连接,爱的连接,源自始终对自己不放弃的成长和自我疗愈,也因此似乎获得孩子的信任,她觉得可以很安全的和我表达任何,这也让我更加迫切想要进一步学习,希望除了友善对待她,还有智慧的引导。
第二次,也是乐乐突然抱着我说了一句“妈妈,我不想有下辈子,因为,如果下辈子遇不到你这么好的妈妈怎么办?”她的话让我很感动,却也压力很大。曾经在刚生下她时,我得了产后抑郁,在她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却不能给她当时所需要的拥抱和抚摸......这些心疼和愧疚,让现在的我在亲子互动方面很用心,不想再错过任何一个可以努力的时期。就这样参加了正面管教家长班。
如果不是自己亲自参加这样的体验课程,永远不会知道,在一个游戏中,一句孩子的台词:我只是个孩子,我只是想要归属感……让我突然似乎被击到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眼睛泛酸...是的,我也很好奇,为什么这么简单一句话会让人如此被触动到?!不焦虑马上得到答案,带着问题继续前行吧……
三天的互动中,很钦佩李老师的"有话不好好说”她在面对我们给出的问题时,总是不着急马上给答案,让在场的同学们一起参与,她总是带着信任,好奇和我们一起寻找答案。这也是我们对自己以及对孩子经常忽略的方式,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资源,问题出现的地方,也是找答案的地方。这个发现让我颠覆了原来的教育理念,一直以为我们是处于“教”的位置,包括我工作的学校里,绝大部分的同事也都是这样的想法吧?!上完正面管教家长班,才醒悟,原来我们一直想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友善,有主见等等这些品质,可是我们给予的却是限制,包办,越权,打击…这些种子种下去,如何长出我们期待的结果?所以妈妈先洗脑,确定了方向,不骄纵,不惩罚,友善而坚定,带着智慧和幽默,和孩子互动。把原来那张代表权威的“教”的家长的标签撕下来,和孩子同一高度,多作用启发性提问,把孩子踢过来的问题“皮球”接下后,在如何温和友善的交还回去给他们,这里有陪伴自我成长时的耐心,信心作为养分。
另外,用鼓励代替表扬,原来我们确实没有注意到,很容易用高高在上的样子来评判事情的对错优劣,而凭个人喜好心情给予奖惩,思考下,这样的培养出来的孩子,是不是不变成讨好型都难呀,还怎么有高自尊?怎么有独立思维?现在换成很落地,很具体的鼓励,并且把主人公的角色归还给孩子自己,让她为自己骄傲,为自己鼓掌,真的太有力量了!
在学习正面管教过程中,挑战最大的应该是面对自己赤裸裸的旧有模式,那些模式已然带给我们多多少少的安全感了,现在,你是选择你的安全模式,控制,威逼利诱孩子,让她来为我们的安全感买单,还是清醒面对自己的部分,能分清边界,处理自己该处理的部分,留给孩子他们该自己面对的部分。这个挑战真的挺难,却意义非凡。
在和同学们一起游戏一起学习的三天里,每一位小伙伴都是我的镜子,让我体验到不同的反应模式,这也是弥足珍贵的,这些点点滴滴都是成长,我想对你们说“谢谢”还有“请原谅”。
其实有时真的很想偷懒耍赖,学到的够用就好,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讲师班可以缓一缓,可是看到自己身边的同事朋友以及更多的家长,在他们脑盖子打开时那僵化的局面里,心中一个声音说:也许可以帮助到一点点。打开一扇可能性的窗,就需要自己更深入把正面管教学透并实践,带着这个美好的心愿,还是踏上了末班车,去了想去的那一站,报了讲师班,继续学习,好好分享,希望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正面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