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大毕业生、留美硕士王猛(媒体化名,本人笔名秋岸)拉黑了父母,写了长达一万五千字的长信声讨父母。王猛对于父母的控诉,主要集中在父母不尊重子女意愿、过度控制等方面,也就是说,他的父母做得不好,但并没有做什么十恶不赦的错事。
网上的评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父母对王猛控制欲太强,缺乏沟通。
——孩子有心理疾病,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父母和王猛的矛盾主要来源于代沟。
——父母对王猛过于溺爱,让王猛恃宠而骄。
——父母太不容易了,太可怜了,做什么都是错。
——父母白养了王猛这么大,王猛不懂感恩,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
2
我非常理解王猛,我自己也曾经是他。
我的叛逆开关在初中骤然开启。那天好朋友来家里叫我一起上学,看到我的妈妈在给我梳头并在出门前例行要求我喝水、上厕所,然后表达了对我十二岁还在让妈妈梳头的惊异。我才第一次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像我这样。
家里的相册里有我在家里赤裸着上身看书的照片,不是四五岁,是十二岁。照片里的我侧着身,双臂紧紧夹着身体。我不被允许穿上衣,是因为我妈妈觉得我热。
我的爸爸在所有的冲突中,都是一个沉默的旁观者。
之后还有无数满地鸡毛的矛盾,略过不表。
十几年的斗争,最有效的解决方式就是像王猛那样,不联系、不接触、不回家。
我生活的城市回家只用两个小时,往返成本两百块,但我一年只回两次家。每次回家前都毫无期待。
我不得不回家,因为我的爸妈只有我一个孩子。
3
我也非常理解父母。
排除极端情况,父母总是要给孩子最好的。
担心孩子离家太远学坏,选择自己眼皮子地下的学校;担心孩子没有吃饱吃好,即便自己还没吃饱,孩子也表示已经吃饱了,还是要把最后一碗饭盛给孩子;好不容易孩子愿意跟自己心平气和的说话,一定要趁机把自己认为对的观点告诉孩子。
付出所有的爱,只希望孩子能够给情感上的反馈;即便没有情感上的反馈,还是会付出一模一样的爱。
亲子关系处理不好的父母非常可怜,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让孩子听话,却不得不面对不听话的孩子。
4
每个人都背负着不同的亲密关系,亲子、师生、夫妻、朋友等等。
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最为接近,都是强势一方要关爱教导弱势的一方,弱势的一方要尊敬爱戴强势的一方。
不同的是,师生关系是多对多的,可摆脱重建的;而亲子关系在当下的中国往往是一对一的、终生的。
一个人一旦和父母的三观不同,基本上就意味着悲剧的开始。
即便孩子从小跟着父母生活,因为际遇不同,接受的知识不同,也有可能与父母有着完全不同的三观,更何况很多孩子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
同理心的建立在任何人身上都是困难的,如果不是专业人士,朝夕相处的人每天在用跟自己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在生活,如果不是有养育之恩,估计绝无可能建立起正常的亲子关系。
打个比方,母亲唯一的休闲娱乐就是打麻将,朋友都是麻友;儿子是自律委员会会长,每天倡导合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极其看不惯浪费时间的人。那么母亲每次打麻将,都是对亲子关系的一次挑战。
如果母亲为了照顾儿子的感情放弃打麻将,那么对于母亲来说是放弃自己唯一的娱乐,有非常大的牺牲。如果儿子有不听母亲话的地方,那么母亲就会觉得自己做出的牺牲没有得到回报。“我付出了这么多,麻将都不玩了,你却连这点小事都不愿意做……”
如果儿子为了满足母亲的情感需求不管母亲打麻将,那么自己一直建立起的“合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的信念就会动摇。自己每天坚持健身、读书,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爱好,同一屋檐下的母亲却每天用大量的时间打麻将……久而久之,翻不翻脸两说,交流肯定是越来越少。
5
很多人跟父母不和,总结下来,无非是“我想要一个苹果,你却给了我一车梨”。
给梨的那个人没见过苹果,他只有梨。
接收的人中有的人很讨厌梨,有的人觉得苹果和梨差不多,有的人更喜欢梨。
所以有的人痛斥,有的人无感,有的人感恩。
槽糕的亲子关系无法摆脱,那么,试着不要那个苹果,接受那车梨如何?即使无法扔掉,让讨厌的梨慢慢烂掉也好。
体谅,从放下开始。
放下想要苹果的执念,放下对梨的厌恶,放下难以改变别人的痛苦。
6
王猛,父母让你难堪,并不是蓄意。你让父母难堪,却是蓄意。
你讨厌他们,但不代表不需要感恩。他们曾给你爱,照顾你长大成人。
你们只是不那么合拍,但总是有合拍的地方。
你可以正视他们合理的要求,比如说过年回家;你也可以拒绝他们不合理的要求,比如说跟你不喜欢的朋友接触。
你们可以不像正常的亲子关系那样亲密,但你依旧要履行赡养的义务,力所能及地照顾他们的情绪。
做一分,就少一分负疚,多一分坦然。
无论对错,生活总要继续。父母既然难以改变,那么只能改变自己。
他们没有照顾你的情绪,已经付出了你不那么爱他们的代价;你也不照顾他们合理的情绪需要,那么你也在做你所痛恨的事。
请给他们合理的爱。总有一天,你们虽然关系仍然不那么亲密,但也不再带给你们双方额外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