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里,童年并不像许多人说的甚至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快乐。童年甚至都不知道什么叫快乐什么叫不快乐,至少,童年确实是最没有忧愁的时段。那时,只有很少的几件事是重要的,第一是吃,第二是玩,上学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据说,我第一天上学,就跑回家了,说上学不好玩,结果估计是被父母连打带骂地赶回学校去了。小时候的事是最难记起的,也很零碎,只能从这些零碎的事件中看出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小孩子都好探索世界,没有几个小孩不是在摸爬滚打中长大的。看到现在一些小孩,一不留神又摔了个狗吃屎,苦的哇哇叫,头上一个大包,那种痛苦我们成人看的都心疼。可我们小时候不也是这么过来的。我身上有几个疤是小时候留下的,那时的骨头很脆,磕下一个疤就会终生留下印迹。一个疤是额头磕在手压的水井上,唯一记得的是出了好多血,哇哇大哭的。还有一个疤是谁拿锄头在我脚上挖了一条小杠。还好,我那时不算调皮,还算听话。
上学,最喜欢的一件事莫过于吃零食。那时家里真穷啊,哪像一些小孩幸福得天天有零花钱,真宠啊!一年级时,我比较喜爱的一位老师给我们上“自然课”,仍记得,那时最喜欢的玩具是放大镜,特别是老师手里拿的那么大的放大镜,放在太阳下能燃烧多少东西啊?“牙齿是用来干什么的?”老师问,我反应挺快的,想到了立马回答“吃饼干的”,气氛应该是挺乐的,我奶奶在学校里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师,这话被我奶奶知道了,然后,全家人都知道了,现在家里人还偶尔拿这个取笑啊!这个回答,看出了两点,第一,这是我的第一反应,可见也是我当时脑子里经常想到的,第二,这话也有玩笑、逗乐的成分,说明那时我就具有了幽默感和表现欲。那时,最喜欢的就是星期五和寒暑假,星期五一到,就守在奶奶那里,跟她一起回家,为什么?有东西吃啊!她周末总会买点零食回去给7个孙子女吃,特别是动物饼干记忆犹新,我跟着一起总能多吃点早点满足欲望吧。父母总是跟我们讲他们过去吃红薯没饭吃那个凄惨什么什么的啊,我们还好有口肉吃有饭吃,但是我们的痛苦来自于没有零食吃。说到吃,必然要提到我爷爷,是个好吃有点懒做的人,我这不是批评啊,这是家里人尽皆知的,现在老人已仙逝多年。多亏了他,我的童年多了些快乐,经常听说我爷爷偏心,喜欢孙子,这是封建思想。所以,一听到开柜子的声音,我就立马跑到窗子去看,一看到他在吃瓜子、蚕豆什么的,就跟逮住了贼一样立马跑进去,伸手要呗!是否有句话这样说“爷爷有的吃,孙子也有的”。长大了提起来这些事真的有点羞。还有,每当我生日,过年,爷爷总会乐呵呵拿钱给我,这种待遇是多么的特殊。我们生长在农村,有山有水有花有草,不知道哪里学来的知识,我们知道哪些野生果子可以吃,所以,吃野生果子、植物也是童年最大的乐趣之一。桑椹、野柿子、酸枣、菱角、油茶苞……很多叫不出学名,路边和山上带刺的那种很嫩的茎、河岸上嚼甘蔗似的一种绿色的茎、水稻刚抽出的穗、路边黑色的类似桑椹的果子、山上红色的似草莓的果子……还有偷吃的,板栗、琵琶、莲蓬、红薯。
小时候,哪像现在这样各种电动玩具、汽车自行车什么的。我们玩的是泥巴,弹珠,画片,爬树、打架、河里游泳、自制玩具。泥巴就像现在的积木,是发挥想象力的玩具,玩高级一点的东西,就是小霸王学习机游戏机,乒乓球,打麻将、打升级,跳绳。像打牌、象棋这些智力活动都是很小就学会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是最小的,上头全是哥哥姐姐。要跟别人玩,就要学习别人玩的东西。玩是跟学习截然不同的活动,玩是自发的,学习是被强迫的,童年游戏是人类心智发展、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说起玩乐,总不免想起许多调皮捣蛋的事,想起来都乐。小时候真的太无忧无虑了,做事从不考虑后果的,为什么很多小孩不幸夭折或落个残疾?就是这个原因。上学的路有点远,几个伙伴走在大马路上,看见拖拉机就高兴了,悄悄地拽在后面,搭顺风车,总记得那些拖拉机司机发现后总是冲我们吼。有一次我们真大胆,爬中巴车,速度超乎预料,眼看着就开过头了,再不下来等下不知道把我们弄哪里去了,急了,就赶紧下来,年纪虽小,但还是有点脑子的,这么快的速度肯定不能往下跳,那会折胳膊断腿,脚先在地上跑,再松手,然而,两人还是摔了个狗吃屎,那是大热天,路上都是黄土灰尘,他没事,我摔了手,有点疼,心理着急,我不会把手摔断了吧,回家肯定要挨骂的。还好,吉人自有天相既没断手也没挨骂。小时候喜欢追追跑跑,在河里,在屋顶,屋顶那么宽的距离竟然跳来跳去,就为锻炼勇气,现在想起来都后怕,这万一要是掉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啊,这就是儿童的啊,哪里能想什么后果?还有一次差点出事,在河边灌溉用的抽水池里洗澡,四个人,三小孩一个大人,水是通过地下渠道流向农田,我跟一同伴差点被水流吸进渠道了,幸好有个大人在,一只手抓住一个,有惊无险,不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啊!
在学校里也有很多值得回忆的事。那破学校基本上是要倒闭了吧,还有个图书室,不知怎的门上锁坏了,然后,大家都加入了偷书的行列,我拿了好些,最后被人举报了,是我以前上课玩笑个没停的女同桌也是老师的女儿,真不讲情义啊!说起这个事,也挺乐的,我跟她同桌每天打打闹闹,上课都笑得老师点名批评了,结果老师棒打鸳鸯,把我们分开了,短暂的快乐,我不是喜欢她,而是被她的笑点低感染了。话说被举报后,我就对她失望透顶,友情不再、恩断义绝吧,就当我不认识你。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那首《同桌的你》,“我也是偶尔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老师把所有参与者叫到办公室,拿了多少书 ,赔多少钱之类的,我说我就拿了两本,哈,真聪明。其实那时吓得,家里哪有钱赔啊。后来不知怎么的,也没赔钱也没怎么还书,又不是什么值钱的书,都是一些破破烂烂的书。其实,这次经历对我很有意义,因为,我似乎特别喜欢看这些书,特别是家里穷从没有什么书看,所以更加喜欢它们,这是第一次表现出自己热爱阅读学习的天性,当然那个时候并不知道。虽然挂着“偷”这个不道德的标签,但对我来说是挺美好的一件事。小学五年级班主任是学校煮饭的跳槽过来的,说跳槽太高雅了吧!可见我们学校当时已经落魄到什么地步了,隔了这么些年我才意识到。班主任买了辆本田摩托车,那时候有钱才买得起啊。让人津津乐道的是,第一天骑摩托来学校就开到马路旁的小河流水里,摩托跟人一头泥啊!那形象,怎么也像极了一个小丑演员给我们表演一场欢乐剧啊。我想,你这不是糟贱日本货吗?你这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啊!把学生们乐的啊,这么宽的大马路,这驾驶技术叫人情何以堪啊。是的,我们确实嘲笑老师,我们讨厌老师,我们从不懂尊重教师,前提是你要看是什么老师,煮饭的、天天搓麻将的、体罚儿童的。越往大越显得聪明顽皮,六年级了,学校一如既往要求学生交茶籽(榨茶油的茶籽),美其名曰“勤工俭学”,实际上就是借这个幌子压榨学生的劳动力。曾经还发生过上学期间要儿童上山摘蕨菜教给老师,老师可以拿来吃拿来卖,何其荒谬,家长都忍不住来闹事甚至出手打老师了。欺负小孩子不懂事,老师放个屁都是灵的。什么叫误人子弟、什么叫师德,多少孩子被这样的教育坑害了。那年我展现了我机智、创意的头脑,茶子都放在老师办公室里,而我们发现老师的办公室锁是坏的。你们知道我是怎么想的吗?打这起,我们两每天一大清早就一起来到学校,天还蒙蒙亮,赶在其他同学没来之前,我们拿个袋子装好了一袋子,然后等老师来后交给老师,记上数。哈哈,从此,不用担心交茶籽, 羊毛都出在羊身上了,老师都被我们愚弄了,至今无人知晓,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还有一些顽皮事,拿个鞭炮放在学校的自来水井里,砰!不知道怎么这个这么好玩,后来被老师骂了,还有拿弹弓打学校的玻璃,鬼知道是谁干的好事。小时候,只有玩才是记得最多的,玩的那东西,在大人眼里绝对是弱智游戏。什么攻城,在地上画两个“凸”,代表两个城堡,里面可以双脚着地,出城就得一只脚着地,谁在城外双脚着地就算死了,出局(我想,“幼稚”的游戏带给儿童某种心理上的发展吧)。两城堡打架,看谁赢。典型的男孩玩的游戏,很具攻击性,男孩都想证明自己是强大的、勇敢的而决不像女孩那样柔弱,这是典型的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过程,就是大人告诉我们男孩应该怎样女孩应该怎样表现。女孩的游戏是跳橡皮筋,记得有个男孩老喜欢跟着一群女孩跳皮筋,可想而知,成为男孩的笑柄,用现在的观念来看就是“娘炮”。还有打弹珠,排画片,打纸油饼,不知道那有什么样的技巧在里面,谁都特别想赢,跟大人打牌赢钱是一个原理,输了会很心痛。长大了一些后,突然厌倦了这些,发现这些东西不再有吸引力,弹珠收盒子里了,画片给更小的小孩或一把火烧了。小时候流行养蚕,听说养这个还能赚钱,我没赚过一分钱,不过还是饶有兴趣地养了起来。刚开始,有的同学拿个装护肤霜的空铁盒子来到学校,盖上有几个孔,打开一看,几片桑叶,几条白白嫩嫩的虫子,那就是蚕。后面我也上瘾了,每天就看着蚕吃桑叶长个就很高兴,快快长大吧,让别人瞧瞧我的成就,后来,养了很多,结了好多茧,还有金黄的。看着它们吐丝、破茧、交配、产子、死亡。真乃是“春蚕到死丝方尽”。小孩的乐趣变化的很快,一旦这个东西没有吸引力了,就将这些东西全部扔了,从此不再养蚕,叹到“哥是过来人啊”。
到了我小学四年级之后,开始埋下了自卑、忧郁的种子,我也弄不明白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但事情就那样发展着。那年,班上从外校转来了20个左右的同学,似乎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很大。也不知道为什么,对这一群人有种陌生的焦虑和敌意,这样的外来群体肯定对我产生了什么威胁。果然,生活有了变化,来的这一群人大多家里比较宠爱、宽裕,让我觉得自卑、寒酸。而且,出现了像动物届中那种雄性争夺首领位置的现象,我们原来的群体跟新来的群体相处有点矛盾。我也变得更顽皮,更爱表现,同时也要隐藏我的害羞去认识新同学,我可不想被人看不起,觉得我好欺负或觉得我寒酸,似乎我要展示一下自己一样。然而,正是这群人改变了原来的学习面貌,因为其中有两个女孩学习特别好,所以前三名就要挤掉原来这个位置的人,包括我罗。不仅老师喜欢学习好的连我也喜欢学习好的女孩,聪明、善良、甚至漂亮。我就暗恋上了新来的这个第一名,特别希望吸引她的注意力,喜欢偷偷地看她。但同时又很害臊怕被笑话,小时候特别喜欢拿谁喜欢谁取笑。为什么许多顽皮的男同学喜欢在漂亮女生面前捣乱?不就是为了表现,吸引注意力!仍然记得,每学期换一次座位,这次很特别,因为我特别希望跟她坐一块,结果当老师真把我们安排同桌,我想老师是不是月老啊,怎么能够听到我的心声呢。我那个喜出望外啊,但又得藏着噎着不能喜形于色不然你的小心思别人都看到了,有多少人想跟她同桌啊!这段同桌的故事印象也不深,肯定是没发生什么事,唯一的印象就是一种恋爱、心动的感觉。自卑是为什么?因为家里穷呗,别人下课了都去买零食吃而我只能看着别人吃,小孩子的思维特别简单,这么普通的事也会打击他的自尊心。我是一个很爱面子的人,电视里也见过,男孩都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而非常害怕被人瞧不起。后来嘛,越来越爱玩了,玩鞭炮、打架、玩弹弓、上课跟女同桌打打闹闹、被老师骂得也不少,四年级成绩更是一落千丈。由此可见,儿童的学习受家庭和心理影响特别大。当然,后面学习还是又好了起来,毕竟适应了那一段时期。
从小我就是个非常害羞的人,心理学上叫做“气质”,这是天生的。虽然表面上我是有点活波、爱玩的,但害羞体现在对绝大多数不太熟悉的人的情境中,包括亲戚和一些大人,最怕过年走亲戚,大人们喜欢取笑羞怯的小孩。这很矛盾,因为有些跟很熟悉的人一起很活波开朗,一旦到了许多不熟悉的情境,就显得拘谨、羞怯。然而,这种情境特别多,所以这是我童年以来一直存在的情绪困扰。我也希望自己表现得“外向、大方、有礼貌”,得到大人们的表扬,可惜呀,我做不到,这也成为一种自卑的来源。
小时候,没少挨过打,母亲脾气不大好,容易对我们发脾气,家里的教养方式是比较严格的,容不得太多的犯错。心理学上有一个通俗的说法,叫“踢猫效应”,父母从别的地方赚来的怒气撒在孩子身上孩子的委屈则撒在猫身上。第一,那时家里经济拮据,心理学上说,挫折是造成攻击的来源之一。第二,父母那个时代没受过什么太多教育,也就是落后国家的普通农民的素养,哪里懂什么正确的教育,正所谓,人不打不成器,这就是中国最传统的惩罚式教育方式。这个要是放在美国,叫做虐待儿童。我不是责怪父母,毕竟他们只是教育的方式不对,我真的很感激他们为我和姐姐辛勤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有更好的生活。这种教育对我们儿童来说,是有伤害的,伤害在于打击儿童的自尊心,前面提到过,童年经历会对人的一生都有影响,一旦儿童将羞愧的情绪体验、我是个糟糕的人这种认知内化了,就会塑造出这样一种稳定的人格,在大脑层面,塑造了一条自卑的神经通道。当然,许多良好的内在品质都是父母给我们培养出来的,最典型的有知恩图报、责任心、独立自主、成就动机、懂事、友善。
小学差不多就顺利毕业了吧,反正稀里糊涂也不知道怎么过的。只记得,最后一幕是毕业考试的时候,有人预定了要坐我后面,他是学渣,而我相对而言是偏学霸一点。
毕业后迎来的是有史以来最漫长的暑假,有些兴奋,可以放肆玩了。玩什么?跟小伙伴们河里游游泳,做做家里的小农活,写写暑假作业,看看电视,吃饭长个呗,没有太多的想法和烦恼。关于暑假作业嘛,有件事不得不提,我最讨厌暑假作业了,几个国家暑假还要做作业啊?国家落后也不至于这样对待儿童吧,玩才是儿童的天性,玩物丧志?难道要这些儿童这么小年纪就思考人生的意义、国家的繁荣富强?尤其是语文作文啊,真不会写。我小时候耍小聪明,把寒假作业撕了好多页,扔的扔,藏的藏,可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父母怎么就发现了呢?硬是打了我一顿,至今仍是一个笑话之一!那时候,有些大人们关着房门在里面看三级片,叫小孩走开,说大人才能看的东西。年纪虽小,却对电视里面脱光了衣服的镜头产生好奇了,然而面对大人们的邪淫笑貌,便觉得性爱一定是一个让人觉得羞耻的东西。我想,那时候就已经开始走向青春期了吧。我的童年也就在那个暑假挥手告别了。
“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要等到考试后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一寸光阴一寸金老师说过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有些人觉得童年不幸,有些人怀念童年的美好,童年所经历的教育和一些事情对一个人的未来影响很大,但我们又不会被童年的经历定格。对长大的我来说,童年的美好品质保留了下来,糟糕的心理阴影被剔除,我想,这就是最好的成长。而每个人都有能力去掌控自己的人生,不要让你的过去定义了你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