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的祭祀之“礼”

古代封建王朝有“五礼”,分别是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和嘉礼。

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源头就在这“五礼”。

“五礼”之中,“吉礼”最为复杂,内容也最多:它包括:1,祀天神:昊天上帝,祀日月星辰,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雷师;2,祭地祇:祭社稷、五帝、五岳,祭山林川泽,祭四方百物,即诸小神;3,祭人鬼:祭先王、先祖,禘祭先王、先祖;春祠、秋尝、享祭先王、先祖。

现在看来,“吉礼”中的大部分祭祀,都是无用的形式主义,根本没有任何作用。

但是,古代社会因为科学不发达,认识程度有限,这种祭祀,既是一种对鬼神的崇拜和畏惧,也是一种精神寄托,还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更是一种权力的象征,所以,各个朝代,都对“五礼”格外重视!为了尊“礼”、守“礼”、循“礼”,朝廷设置了重要的机构——“礼部”。

“五礼”内容形式多,程序也相当复杂。特别是“吉礼”中的一些祭祀仪式,繁杂得让人头疼。而且各个朝代都略有变化,因为儒学家的理解不一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全凭各朝代皇帝的认同。

比如,公元1037年初,年过二十七岁的宋朝仁宗还没有子嗣。有官员提出祭祀高禖(求子之神)。

朝廷礼官认为:祀高禖,古典籍有记载,但是仪式概要,历代不重视。唯有北齐搞得隆重,可北齐祭祀高禖比较滥用,不应效法,唐明皇遵循旧典,现在看来,也不适用。朝廷如果想做这件事,应该在南郊筑坛……然后又说了祭祀时间、配享的神位、祭祀的物品等等。

宋仁宗按礼官要求下诏执行,结果,后来的几年,宋仁宗的后宫倒是生了三位儿子,可是都不到两岁夭折了,三十二岁以后,宋仁宗的后宫,再也没有儿子出生了。宋仁宗死后,皇位传给了侄子赵曙。

宋高宗因为没儿子,也多次祭祀高禖,可是终其一生无子。

这种劳民伤财的祭祀,有什么作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