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生起,人就在走向死亡,那么穷极一生,我们在追寻什么?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无需为了获得别人的肯定,让自己心力交瘁,只追寻内心的安静平和,寻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自在,寻求张可久”松花酿酒,春水煎茶”的轻松惬意,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舒。
人际社会纷乱嘈杂,快节奏的生活让人焦躁不安,我是个平凡且庸俗的人,没有鸿鹄之志,只想快乐的度过这一生。人们奔波劳累也只是想过得幸福,然而幸福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每个人所处环境,接受的教育,和自身能力不同,对幸福的认知也大相径庭。
托尔斯泰曾说”人们往往把欲望的满足当成幸福。”欲望无休止,也就得不到幸福,正所谓知足者常乐。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一个渔夫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一个富翁看到了,就问他“你为什么不利用你晒太阳的时间多钓些鱼呢?”渔夫反问到“为什么要钓鱼?”富翁说了一个简单逻辑“你只有钓到更多的鱼,才能卖更多的钱,这样才能买到更好的渔船和捕鱼工具,雇佣更多的人帮你钓更多的鱼,赚更多的钱”,渔夫又问了“为什么要赚更多的钱?”富人说“这样你就可以什么也不用做,可以躺在沙滩上晒太阳!”渔夫看了看富人“我这不是正在晒太阳吗?”
这个故事耐人寻味,终其一生,我们真的有明确生活目标和人生意义吗?相比于富人,渔翁则在更高层次上回归了本性和自然。富人是物质上的富裕,而渔翁是精神上的富裕。
其实不难发现,很多富人在物质条件满足后,开始追寻精神思想的满足了,那么跳过物质,直接追求思想层面是不是也算是一种捷径呢?可能这是在投机取巧,但从渔翁与富人的故事看来,未尝不可。
很多时候,人们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有人想得到金钱,其实再往里深究一下,就会发现我们想要的是并不是钱,而是它能带给我们的东西,它能让我们买到需要的东西,获得他人的尊重。没有这些,钱也只不过是一张废纸而已。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人匆匆忙忙,不过图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万般惆怅。在这熙熙攘攘的人世间,我寻求一方”静“土,但也逃不过世俗,同时也追寻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