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师好》与其说是讲的苗宛秋老师与一群学生的故事,不如是一场现代影视人对老一辈教师的致敬怀念之作。
谈到教育和老师的电影,往往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如果将刻板的老师和教育与电影太过紧密结合在一起,电影就变成了一场说教。可若将故事性和老师结合的松散,注重娱乐却又缺乏了应有的意义。
《老师好》堪称2019年的佳作,也是近年来颇具教育情怀电影的典范。
以往的讲述老师与学生、教育的电影,常常在最后表现出一位老师用心辅导出一批优秀的学生这样的内核,但此部电影并没有,成功的避开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透过学生王海的回忆,将温暖的师生情作为整部电影灵魂,电影似乎在表达一个概念,不是教出有成就的学生就是好老师,好的老师可以暖到心里,多年后回忆起来,依然是热泪盈眶。
这样的表现手法,就像是怀春少女,苦于也羞于表达对别人的爱意,只得捏一捏自己的衣角,将做好的女工寄给心上人。我们观众就是她的心上人。
电影从海报开始,用着80年代所有能找到的玩意去拼凑出一辆自行车构图,采用暖黄复古色,看完电影后,甚至可以发现,那个年代,还有迪斯科,东北大板,萝卜丝零食。电影在用各种各样的细节,让观众无限接近那个年代。那个年代下的高中生,是改革开放的头几年,社会经济刚刚展现出活跃,新潮事物一浪接一浪涌来。无论镜头、场景调度、配乐以及各种元素的融合,可能都并不十分出色。
但《济南新时报》给予了另一番评价:影片在情节设置和氛围营造上具有极强的代入感,就让银幕焕发出蓬勃的亮色
前几年被炒热的情怀,在这一刻似乎掩盖掉了种种缺陷,比起其他优秀电影的技巧性,《老师好》温情内核,才是内核。
2
在影片中,苗宛秋老师被学生亲切称呼苗霸天,有别于其他电影,将一个老师近乎完美的展现出来。本片刻意从开始,将一个强权,强横,一心只关心成绩的老师展现出来,一下子扒开观众的回忆,每一个观众都会在自己的内心寻找一个类似的存在,或男或女,或小学或中学,这就是一个不受欢迎,满身槽点的老师。电影就这样一下子,在观众心中寻找到回忆与共鸣。
对苗老师人物性格塑造,在于刘昊诉说自己得了脑癌后,出现了转折,可以说从那时候开始,苗老师整个人设开始在观众中引起了变化甚至是升华。
故事是从苗老师(于谦饰)接手高一三班开始, 桀傲不驯的洛小乙(王广源饰)、温婉可人的安静(汤梦佳饰)、新潮前卫的关婷婷(秦鸣悦饰)、大智若愚的脑袋、舞痴兄弟文明(郝鹏飞饰)建设(郜玄铭饰)、八婆海燕(徐紫茵 饰)、奸商耗子(孙艺杨饰)等等,苗老师是区优秀教师,虽然在县城教书,却对学生充满了希望。即使是三班这样不缺故事的班级,也是将自己的理念贯彻到底。
在与苗老师的斗争中,学生们也了解到,原来苗老师当年是省状元,60年代的社会,社会成分高的苗老师被取消了入学资格,不得已与不甘心的苗老师,才到了县中教书。一个正值青年的美好未来就这样被打碎,理想毁于意识形态的禁锢,渴望却无法追求。
于是,电影中的苗老师,对着自己的学生说出了愿景
孩子们呐,现代时代不一样了,清华北大复旦,所有的名校,大门都向你们敞开。
苗老师虽然刻板严格,但是一直都出于对学生要求好好学习上。这个世界上,老师是除了父母之外,第一个与你没有血缘关系却仍然非常希望你好的人。苗老师将自己的理念融入一次次的教材资料中。影片中的另一所学校-矿中,将苗老师人物推到了新的高度,苗老师不仅关心自己班级孩子,也关心任何有需要的学生。自古圣贤皆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这是苗老师的为人,书生气十足的苗老师。他的一生都无愧于教师。
电影来源于生活,于谦自己也承认过,因为现在关于老师的种种乱相,才有了拍一部以前年代老师的想法。社会对教师的反应,家庭对教师的要求,导致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职业,也逐渐成为了人们眼中的高危职业。
现实中,教师不再是神圣的,网络发达的年代,任何一件事情,都成为诱发教师与家庭、社会矛盾的起点。往往因此,人们更加回忆自己的老师,我们这一代70、80和90年后,成为社会主力,那个时代的老师,在学生心目中还是神圣。
优秀的电影,往往在细节中,品赏出味道。《老师好》就是这样有着温情味道的电影。
苗老师被举报办补习班,在那个年代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撤职查办也是理所当然。苗老师没有为自己做任何辩解,就连影片中苗老师的家人,此时已经看不到身影,似乎捅了一个天大的窟窿。安静为了帮助苗老师,导致车祸,无法参加高考。尽管这场奇特并饱受诟病的车祸,观众们并不买账。但不得不说,导演想要表达,现实依旧很残酷,电影并非都那么美好。
3
电影中苗老师获得了清白,学校奖励了一套房子,可苗老师已经不需要了。孤且直的苗老师,从一开始有心要房,到最后弃之如敝屣。人物矛盾与不屑,在转身离开时候,变成了无关紧要的一把钥匙。
物质在初心面前变得一文不值。
毕业典礼上,苗老师并没有参加集体合照。经历过安静车祸后,苗老师独自一人离开了学生,不带一点告别的留恋。独缺苗老师和安静的合照,在最后拍了出了。
电影最后,用第一人称视角,来到了高三三班,所有人都在,毕业班的照片一个都不差,苗老师依旧关心安静,让安静站到了自己的身后。
80年代的老式照片,定格在毕业那一瞬间。那个年代,传统与新潮进行着激烈的碰撞,学生与老师也在进行思想撞击。
我们一生中会遇到很多选择,但是往往只有那么一两次选择,会影响我们的一生。
人生的路从来都是条条大陆通罗马,电影并没有给我们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也不是合家欢的幸福。
苗老师的离开,是导演的刻意安排,也是一种必然。教师的初心,便是做好教育。让学生为自己浪费时间,甚至是付出更大的代价,已经违背了苗老师初心,自责愧疚溢于言表。离开县中,也是对以往告别,不需要多么歇斯底里,不需要多么悲壮慷慨,一张车票足矣。好在,苗老师最后依然是做了老师。
《光明日报》评:
老师·好》不仅艺术地再现那个时代的“真”——校园的天真、学生的率真、老师的真诚,而且炽热地表达了那个时代的“情”——爱生的真情、朦胧的爱情、互助的友情。这种“真”和“情”,以及它们各得其所的呈现方式,赋予了影片一种特殊的格调和魅力,让蹩脚的故事变得有意思,让粗糙的人物变得有血有肉。有了这种“真”和“情”作为底色,电影内外的笑声就脱离了段子的油滑,泪水也有异于煽情后的无感。而这种“真”“情”,正是教育类电影所缺的,更是当下越来越专业化的校园生活和师生关系中久违的
避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回绝荧屏千篇一律完美教师形象,《老师好》用一种朴实温柔的叙述,将一段故事娓娓道来,这就是对现实最响亮的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