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展示感悟
——做刘老师的来访者感悟
昨晚上中14的咨询展示课,我很开心的做了刘老师的来访者,我的感悟是什么呢?
1.刘老师咨询时语速比平时讲课时的速度要慢一些的,告诉我做一些准备,调整椅子,倒杯水,这种人文的关怀会让我很舒服,也放下了一点点的紧张。这时候我好像也慢慢地放下那种小紧张,怕说不好话等的担心,感觉刘老师完全没有上位者,或者专家的姿态,也让我觉得或许刘老师就是那段位高的象棋手,沉着,谦虚,所以做刘老师的来访者或许和平时约练差别不是太大,自己变得坦然一些了。
2.我可以感受到刘老师的稳,我说什么他都不着急,我不停下来刘老师就一直听着,用微笑,点头,思考的表情陪伴着我,这些动作我是感受到对我的认可,在认真听我说,对我的鼓励,也会开心着我的开心,特别是我聊到自己和孩子一伙的,怼他爸时,刘老师的笑声让我感受到了共情,那一刻我开心着自己和孩子一伙,怼赢了他爸。对于我听不到刘老师的声音,我或许第一次有点着急,我选择退出重新进来,看到刘老师稳稳的微笑着等待着我,那一刻我也轻松了,不太着急了。所以后面几次再听不到声音,我也不着急了,就选择开麦等待,再听不到,我会告诉刘老师重复一下刚才说的,通过刘老师的稳,感染到做来访者的我,我也不着急了,接受了这个YY的小状况,就这样稳稳的至结束。
3.刘老师的整场咨询围绕着我的目标陪伴,从开始的关注人,调整椅子,倒杯水,到第二个问句想聊什么可以更好的陪伴您,引入主题,第三个问句是暑假、一轮复习怎么陪伴,是什么让你想聊这一块儿呢?表达他的好奇。接下来第4个问句是孩子很想好,就是没有告诉你他想怎么好,这与你刚才说的那个陪伴有什么关系呢?又是一个好奇,也在澄清和今天的主题的关系。接下来第五个问句,我听到孩子每天都能聊一些,你是怎么做孩子在高三这个年龄,还能给你每天都聊一些的?关注我的正向,继续好奇。接着第六个问句,哦,开始是有意识地觉察,后来是选择更多的相信,你感觉当下的陪伴对孩子的帮助有哪些?让我思考自己做到了什么。继续第七个问句孩子现在更多的是主动地在做,在学习,所以。我接着刘老师的所以开始述说,开始觉察。接着第八个问句,更多的相信,担心少一点儿,当你有这样的想法后,你对孩子的信任会不会有一些变化?用差异问句让我思考前后的差异。那接下来假期和一模之前的陪伴会是什么样呢?你的反思能力非常强,这是很了不起的,当你说的这些都做到了,如果你的孩子听到了我们刚才说的话,知道你会这样陪伴他,他会对你的陪伴打多少分。这是刘老师整个咨询的10个问句,想想从第三个开始都是围绕着陪伴的主题展开的,而且先总结我的叙述,再表达好奇,或者澄清和主题的关系,或者差异问句让我感受前后的不同,假设问句让我看到实现这个陪伴的希望,让我更期待。刘老师的整场咨询我没有感觉到技术,都是焦点的基本功,也是具体化的过程,很贴切,没有突兀,就像生活中的聊天,又不仅仅是聊天,也是通过他的专注,沉默,倾听,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表达了对我的尊重和共情,很轻松,舒服,这一点体会特别深刻。这个点也是我接下来实践约练的目标和方向,怎么做让来访者感受到尊重,共情,理解,特别可贵的是这种非言语方式的表达。
4.我最后梳理的结果是,需要更坚信孩子,自己退到幕后,把学习的事情交给孩子,做好我的本份,做好饭,干好我的工作,我的学习,相信孩子接下来的暑假和一轮复习会做好,坚信他会实现自己的目标。
今天早晨的顿悟,昨晚上和刘老师聊孩子快考试了,这几天的不同,孩子更多的关注自己的学习,他告诉我这些,或许他期待妈妈的相信,妈妈的坚信,也期待妈妈的鼓励和肯定。对,以后孩子和我聊他的学习时,我需要鼓励他,相信他,“挺好呀”,“坚持做题不错呀!”“可以呀!儿子有进步!”试试,尝试一下,看看孩子的反应。
感恩刘老师一个小时的陪伴,我说了一个小时,也思考了一个小时,思考得有点累,有点懵圈,不知道自己咨询中说了什么,但是最后的结果是轻松了,放下了,孩子的事情交给他自己,我坚信他行!他行!他行!
感谢五六房间小伙伴的反馈,感谢爱平老师的刘老师问句的梳理,让我又回顾了咨询的过程,让我对昨晚上的咨询有一个清晰的脉络,感谢中14小伙伴们的包容。
持续我的焦点学习,相信实践是我成长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