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曾经流传多年的名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看似离学生越来越远了,但是,随着我们工作的发展,大家忽然发现这句话依然是我们成年人的紧箍咒。毕竟,各种职业、行业考试、各种职称考试一直伴随着我们的职业生涯。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所以,当孩子需要面对大量不同科目的学习资料为他们的千头万绪发愁时,成年人也不例外。那怎样才能解决这种烦恼呢?需要我们一起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导图就是这样一种可以帮助我们理顺学习力资料中千头万绪的关系的好工具。
可是,并不是所有知道思维导图的人都会正确使用它。“老师,那个思维导图到底有什么用啊?”一位读者朋友给我私信,称孩子的老师一直要求孩子画思维导图,说对学习很管用,孩子兴致冲冲地在家画来画去,还邀请他一起学习,一起用。可是,他看着孩子一个括号一个括号的画过来画过去,有时候还要画上很多的图片,许久都完成不了一张,他对思维导图到底有没有用产生了怀疑!
事实上,单纯地将思维导图画出来对学习或许真的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有我们真正理解思维导图是什么,将它运用到学习解题的过程中时,就会发现,原来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一切难题都迎刃而解。
思维导图的心法
身为中国人,对武术并不陌生,很多学校还开设长拳、太极拳等课程,可以说,看过武侠电视剧的人都能比划几下。但为什么大部分只会比划,成不了高手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只会招式,而不会心法。思维导图同样有心法,并不是我们画的漂亮,画出来分支就可以的。
1、关键
“思维导图法的精髓在于关键词思考模式”,《思维导图解题法》一书这样告诉我们。什么是关键词,就是一份学习材料中最简单、最核心的词。不同的人对同一份学习材料,可以总结出不同的关键词。只要我们能看着找出的关键词回忆并复述出文章全貌,就没有问题。但我们仍需要通过训练,提取恰当的关键词:能帮我们尽快回忆重要信息的词。这本书中帮我们总结了提取关键词的原则、标准、精髓及关键词的一般词性。
2、快速
无论我们是学习还是解题,我们最终的目标都是尽快学会知识,能够为我所用。因此,在理解了思维导图的精髓是关键词之后,我们需要掌握的使用思维导图的要点第一个就是:快速。自己学习并不是参加思维导图比赛,无需画得非常漂亮、优美,可以给自己定一个训练目标:多少字的材料在多少时间内学完并完成思维导图的描绘。
杨泽老师在《思维导图解题法》一书中提到,有些高三同学在加以练习之后,20分钟之内就可以绘制完成一个专题考点与答题方法导图,3分钟之内可以画出一个小导图帮助整理答题思路。我们可以参考这个速度来制定自己的训练目标。
3、逻辑
在《思维导图解题法》这本书中提到“在解题的过程中,抓住逻辑便抓住了答题思路”。在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成年人还是孩子都会遇到材料很难背诵,答题达不到点子上的情况。其实这就是逻辑不清晰导致的。
比如,初中道德与法治以及高中政治里有个经典问题是:青少年怎么做,看似开放,但如果真的发散了去写答案,往往不得分。我们应如何组织答案呢?应该是“学、做、思、宣”四个大角度,因为我们要先学会才能去做,做了之后反思不足,宣传动员他人去做。这样符合生活逻辑,好理解,也好组织答案,才不会遗漏。
思维导图导图中的分支,其实就是一个个逻辑关系的分支。《思维导图解题法》这本书中杨老师用简单的词语分类的例子向我们介绍了如何通过分类梳理我们找出的关键词中的逻辑关系。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我们应用的思维导图梳理逻辑时,一定要尽可能详细地找出同类关键词,进行分类,不要只找大类,不找小类。
4、联系
当思维导图完成之后,我们的学习就结束了吗?并不是。画完思维导图就结束实际上是把自己的思维封闭起来了,并没有对所涉及的知识融会贯通,也没有将思维导图中涉及的知识化为己用。所以,思维导图心法的最后一点就是:联系。
从考试的角度来讲,我们绘制完成思维导图之后,我们可以将图中的内容与考点和常考的设问角度联系起来,也可以将不同专题的考单以及考试策略联系起来,还可以将图中的内容与自己经常出错的扣分点联系起来,从而搭建更加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真正将思维导图的内容转化为自己掌握的内容。
总结:
快速、关键、逻辑、联系四个词的英文单词分别为:speed、key、logic、link,缩写之后简称:这四步正是杨泽老师在他的著作《思维导图解题法》提到的四步阅读法,也称sk-ll法。这个方法是不是让你对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有了更加清楚的了解呢?
对于使用思维导图提升学习能力,大家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