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论文下周要答辩了。打开电脑,我才发现我的论文才敲了一个题目。”
“距离和朋友约好的时间还有半个点。我还在床上精算,再躺几分钟,时间能够刚刚好。”
“去年信誓旦旦的买了一摞书。现在再去看,已经积了一层灰。”
“每天5公里,坚持跑步。一周过后,下了几场雨。埋怨道‘都怪这雨,打乱了我的节奏。’断断续续跑了几天后,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
这不是一个人的现状,这大概是我们所有人的常态。
每次都信誓旦旦、信心十足相信自己可以做好,结果往往是坚持不了几天,各种理由爬上嘴边,安慰自己“没什么的,这些事,以后做也来得急的”。
对啊,没有什么来不及的。
这些事其实我们不做,对于我们的生活其实好像也没有什么影响。反倒是我们去做了,往往会让自己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乍一听,确实没毛病。不论是写论文、还是看书、还是坚持跑步,好像和躺在床上刷抖音看小哥哥小姐姐、刷微博看热搜、刷朋友圈争相斗艳相比,是有那么一点费脑、费力。
似乎我们总乐意把所有的错误都归于外界的因素,往往忽略了主因——我们自己。
如果我们够自律、够勤奋、够坚持,那么所有的费脑、费力,根本不存在的。
02
其实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重度“拖延症患者”。
连续跑步两个月,最后找各种理由,成功放弃。
一时兴起,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最后却总是以“不着急,再放放”为由,一再搁置。
定了五点的闹钟,却没有一次起来。每次都安慰自己“昨天太累了,今天可以多睡会的”,然后睡得心安理得。
……
事后回想起来,真的想暴打自己一顿。但每次碰到这件事的时候,都可以让自己“完美的”脱身。
终于,在多次“暴打”自己后,决定痛改前非。
每天给自己制定了适量的计划,大体上每天需要完成的有固定的几项,按时间合理排开。如果每天有富余的时间,再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入一些内容。
在这之后,我成功的利用了一切时间,包括早起洗漱、整理,等公交以及在公交上、午休、下班到晚上睡觉之间。每天根据计划,有条不紊的完成所有事情。这段时间以来,我觉得自己很充实,每天有目的性的活着,没有时间再去想不该想的事以及那些不该想的人。这一秒浪费了,可能会打乱所有的计划。除了上班之余,尽量的填充自己。以至于现在,每次一开小差,我都有一种罪恶感,觉得自己浪费了时间。
这段时间,我经常在用两个APP(并不是广告,只是自己用的非常好用,想推荐给大家)——TIMING,PENDO。
首先TIMING,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规划,制定学习计划,与此同时可以设置相应的提醒时间。这样的话,它就像闹钟一样,到了你提前设定的时间,他会提醒你该学习了。
其次就是,每次执行计划,它会有一个计时。这样可能心理作用,应该会更加不容易开小差(至少我是这样的)。
再者,就是它每天结束,会有一个今日成就。它会向你展示你今天完成计划的用时以及成就。
最最最吸引我的,就是他可以交道友。相互督促学习,并且可以分享成果。
而PENDO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它实质其实是一个日程清单。但是它的设计很巧妙,在于它是通过一个时间轴来展开的,将日历和待办事项清单作为可选组件来自由添加,同时加入日记、分享记录等功能。
我们可以将每日的计划单列出来,每完成一项,我们便可以划掉一项。另外它还可以记录其他事项。它完美的呈现了我之前对日程清单一类APP的所有想象。
APP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前行,但我们自己才是最关键的那一环。
03
“拖延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己的内心,总是说服自己向其屈服。
其实,我们真的可以试一下。每天早起一个小时,那么我们做所有事情的时间,都会是宽裕的,我们不会在慌慌张张。这一个小时,我们可以用来做很多事情,比如户外慢跑、阅读。
这样一天下来,我们会比别人多一个小时,那一周、一个月、一年、十年,聚沙成塔,多年以后,我们肯定会感谢现在的自己,感谢我们自己能够拥有更多的时间,来变得更好。
我们要活的更好,并不一定去做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事。世界上这么多人,轰轰烈烈的大事才有几件,我们只要学会慢慢从小事做起,修身养性。最后时间和自律堆积起来的我们,那将是最好的我们。
从现在起,开始早起;
从现在起,开始拿起书阅读;
从现在起,开始学习自己感兴趣的;
从现在起,强大自己;
从现在起,摆脱“拖延症”;
从现在起,做一个“行动派”。
就像自律,很难,却又很简单。做一个“行动派”,不光只是说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