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你会读书吗?——《好好读书 名家给年轻人的读书课》

你会读书吗?或者你觉得你会读书吗?

 看到这个问题的你,肯定会嗤之以鼻,“读书谁不会啊?只要识字,就能读啊!”

确实,只要识字就能读书了。可是“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热爱阅读的我们,属于哪一类呢?又如何让我们读过的书,成为我们财富呢?

如果看完这本《好好读书 名家给年轻人的读书课》,我不知道你还会不会说自己会读书了,反正我发现,我还是个看热闹的外行人。不信,你们去看一看这本书,感受一下吧。

《好好读书 名家给年轻人的读书课》的作者是麦家、苏童、阿来、马家辉,都是当代著名作家。麦家是莫言的师弟,电影《风声》改编自其同名长篇小说,作品有《解密》《暗算》《风声》等,被称为“中国谍战之父”。苏童的中篇小说《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阿来是一名藏族作家,代表作有《尘埃落定》。马家辉是香港作家,代表作是《龙头凤尾》,前三位作家都曾获得过茅盾文学奖,最后一位作者也曾获台北国际书展小说大奖。

本书收录了20部经典名著解读,每部经典,先有一篇导读介绍作品内容、背景等必要知识,帮助读者熟悉作品,再由四位名家从自己的阅历、人生经验、写作视角等多个维度深度进行解读。 解读的作品题材广泛,既有对脍炙人口的作品《小王子》《老人与海》《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解读,又有对《朗读者》《寂静的春天》《我弥留之际》等不为常人所熟识的作品的解读,也包括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解读。

麦家是这本书的发起人,他在解读《老人与海》时,回顾了海明威在写这本书的历程。这是一本情节简单却喻意深刻悠远的名著。我们看到的通常是老人的坚韧、不屈,甚至是运气不佳,背后又是什么深刻的道理呢?麦家与你一一道来。其中麦家提到,散文与杂文很多时候着眼处比较小,它求的是真人真事;而小说的着眼处往往是大的,虽然情节有可能是虚构,但表达出来是更宽广的真实、更博大的精深丰富。海明威要将这个老人的故事变成我们的故事,要装进我们的人生。马家辉也在书中说到,小说家不仅仅是说故事,而更在于把你拉进故事里面,跟各路人马同哭同笑,让你成为小说里的“共生者“。

文中有一篇对《朗读者》解读,这可不是央视的《朗读者》节目。这本书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德国的一个爱情故事。书中所有出现的人物,都是我们的“朗读者“,他们对待事件的不同态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看待历史的思路,有盲从、有背叛、有赎罪。个人何其渺小,我们都是被洪流裹挟前行,他们的人生,何尝不是我们的人生?这一篇由麦家进行解读,条理分明、思路清晰,读来甚是”灵光乍现“的感觉。

麦家的《解密》我还没看过,但他在解读时,剖析了他在这本书中的写作手法。此书历时数年,打磨无数次,终得以面世,奠定了麦家“谍战之父“的地位。

此书的主人公是一位特工,一个破译家,身份秘密,他的故事是被锁在铁皮柜里的,没办法去正面描写。所以麦家想到了”多重视角“,也就是别人的传说,各种各样的传说,一层一层、一面一面的砌成,最终呈现出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最后的角度就是主人公的日记,成了最终的佐证,圆满完成人物刻画。

 虽然这20本书不曾都看过,但在名家的解读下,有了迫切阅读的想法,想着自己能否看到名家所说的“门道“来。

 碎片化阅读时代,读什么?怎么读?我们终归是要尝试一些有深度的著作的。俗话说,熟能生巧,看书也是这样的,书看得多了,在书中经历了不同作者的人生阅历,感受着多样人生。

如果说自己的道行不够深,怕看不出“门道“,建议可以从解读名著的书开始看起,比如看《红楼梦》,可以先看看蒋勋的《细读红楼》、闫红的《误读红楼》开始,带着名家的解读再代入到你所看的《红楼梦》中。

 而《好好读书 名家给年轻人的读书课》仿佛给大家磨了一把步入经典、享受经典的钥匙,在阅读名著前,先从此书中感受一番吧!


                                                 欢迎关注,用读与写,治愈你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