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
时间:2020年2月10日 星期一
授课:滨城一小 刘永琰
简录:
一、听写词语,自我纠正。
食醋、饺子、擦洗、杂拌、眨眼、通宵、元旦、燃放、亲戚、商贩、摆摊、轿车、骆驼、水浒传
二、了解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
1.了解老舍,自读。
教师介绍:老舍先生,杰出的语言大师,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京味十足。他说,不管写什么,总希望信赖大白话,及时说明比较高深的道理,我也不会接二连三地使用术语和名词,我还保持着自己的民俗和白话。
2.观看视频,直观感受“京腔京味”的特点。
3.体会“京味”的语言特点。
(1)出示句子。
(2)教师范读。这就是老舍先生语文最具特色的——京味十足。
(3)快速浏览课文,找找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突出了这种特点?
(4)教师提出一些词语,如儿化音,如同一个意思,使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5)出示片段1,自读,尝试读出京味。
(6)老师范读。
(7)出示片段2,自读,尝试读出京味。
(8)老师范读。
(9)小结:老舍先生的京味十足,如同鲁迅作品的绍兴味、沈从文作品的江西味,赵树理作品的山西味一样。任何人读老舍作品,都可以感受到。
(10)推荐老舍作品《正红旗下》,更深入了解老舍的语言。
三、拓展比较。
1.同样春节,在不同作家笔下,完全不一样。读“阅读链接”,思考:与老舍作品有何不同?
2.小结1:通过对比阅读,我们会发现——
(1)老舍写过年,按照时间顺序,有详有略,展现老北京的过春节的民风民俗的画卷,突出的是场面描写。
(2)作家斯妤写过年,描写的春节地点是在闽南(福建),既写了闽南的过年风俗,又写了亲人,传递了浓浓的亲情,她的描写突出了情感。
3.小结2:通过对比阅读,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地域,同一节日,大有不同,可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还可以看到:详略安排,作者都是依据自己表达的情感安排详略,既抓住事物特点,又突出事物重点。
4.小结3:这节课,我们借助表格,理清思路,分清主次,品味了语言,领略了斯妤的风格。
四、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