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狂》是我最喜爱的古琴曲之一,当然接触古琴曲并不多,最早接触的就是这首曲子。据说是魏晋时代的阮籍所做,《晋书--阮籍传》上写到道:“阮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南朝陵墓画像砖,中阮籍好似正在打着口哨,这是他的特长,阮籍有著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其一就是写的弹琴:“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对阮籍的了解,大概从史书可以看到。竹林七贤,真是笑傲狂放。饮酒是经常的事情。
明代的《神奇秘谱·酒狂》(1425)解题云:“藉叹道之不行,与时不合,故忘世虑于形骸之外,托兴于酗酒以乐终身之志,其趣也若是。岂真嗜于酒耶?有道存焉!妙妙于其中,故不为俗子道,达者得之。”
对于《酒狂》的感受,一味从琴曲中感受,还是有点恍惚。但在生活中,稍加留意,便有所悟,走入琴曲表达的意境。
大约有一年的夏天,无事之极,几个朋友相约喝酒。我记得是一个晴朗的中午,大家放下一切杂务,决心要痛饮一番,以消解往日之疲敝,增进友谊。于是就是搬来一箱好像是西风六年,菜过五味,酒过三巡之后,便没有了拘束。大家高谈阔论,不觉红轮西坠,一箱六年早已倾入肚内,一时白的换黄的,继续痛饮,这一换酒,有的人是用啤酒解消白酒的辣烈,有的人便吃不消了,翻肠倒肚的五味杂陈。酒散之后,离席出门。大家走着走着就东倒西歪,自己还感觉不到。有一人,虽至今忘却了名姓,但走路的印象仍在我的脑海,此人中等个子,稍微偏瘦,饮酒之后,被酒精麻醉,走路东倒西歪尤其突出。走势是一步高一步低,三两步一停顿,看着看着快像是朝前倾倒倒了,却没有倒下,本人又很快恢复走路的模样,这样一会儿朝前倾,一会儿朝后倾,左右不定,又要停下看看朋友,打个酒嗝与其闲谈,说一些云里雾里前言不搭后语的事 。当我回头看看其他几个人时,却都是有相同的身形和步伐。
此时,我一下子明白了《酒狂》这首琴曲的三拍子节奏,为啥第一拍是弱起的了。用“”打“”的指法,虽弱而有趣味,三弦与五弦之间打与挑轮番,正是醉态步行,蹒跚向前的样子。
其中因酒在肚中,打个饱嗝,出个酒气,正在曲中。没有酒醉,是体会不出的。
我不知道阮籍等竹林七贤饮酒时的样子,今天倒是在古琴曲《酒狂))中体味一回的了。
隐之
2017年10月2日于骊阳草堂